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亟待提高

  • 發佈時間:2015-12-14 00:32:5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我國一些城市因建築新建、改擴建和裝修而産生的建築垃圾大幅增加,建築垃圾圍城成為城市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記者調研了解到,目前我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低,處理能力不足,産業鏈不健全,亟須加快産業化步伐變垃圾為“綠色能源”。

  建築垃圾亟待轉身“綠色能源”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左定超、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建築垃圾管理與資源化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家瓏等人在多地調研後分析,目前我國包括建築物垃圾和工程棄土在內的建築垃圾年産生量約為35億噸,其中每年僅拆除就産生15億噸建築垃圾。

  我國的建築垃圾普遍採取堆放和掩埋的方式處理,其綜合利用率不足5%,遠遠低於歐盟(90%)、日本(97%)和南韓(97%)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深圳市華威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文龍説,全國目前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企業中,年處理能力在100萬噸以上的生産線只有30多條,實際運營的生産線更少。

  記者在貴陽市雲岩區建築垃圾處理場所“火焰山渣場”採訪了解到,這個2010年審批的渣場採用填埋方式處理建築垃圾。設計填埋量為300萬立方米,目前只剩下20萬立方米。渣場負責人黃念説,貴陽市主城區一年産生3000萬立方米,但通過正規建築垃圾消納場處理的極少。

  左定超説,建築垃圾是“城市礦藏”,進行資源化利用即可轉身“綠色能源”。提高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水準,對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以及創造經濟價值意義重大。據測算,若我國每年産生的35億噸建築垃圾資源利用,可節約天然砂石30億噸,節約取材用土和填埋用地80萬畝;可生産免燒墻體和地面材料約1萬億塊標磚。

  同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可有效減少直接污染,改善市容市貌,減排有毒有害氣體。與堆放或填埋方式相比,可減少50%的一氧化二氮、99.3%的氮化物和28%的一氧化碳排放,生態效益顯著。

  此外,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在德國,200余家建築垃圾處理企業年産值達20多億歐元。在貴州,最大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中城建恒遠公司年産80萬立方米複合保溫砌塊的一期生産線已建成,實現年産值4億元,解決當地就業500人。

  資源化利用需突破多重困境

  記者調研了解到,我國建築垃圾無序堆放和掩埋帶來的垃圾圍城困境日益加劇,資源化利用還處於起步階段,面臨産生量巨大、資源化利用認識不到位,處理能力不足、處理水準不高、産業鏈不健全等問題。

  首先是認識不足,管理體制不健全。長期以來,我國一些城市對建築垃圾的管理和再利用不夠重視,城市發展規劃中沒有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相關內容,處理理念仍是簡單的堆放或填埋。同時,缺乏建築垃圾再生産品相關的國家政策法規,檢測、應用標準等,建築垃圾再生産品市場認可度不高。

  在管理體制上,建築垃圾的管理和資源化利用在地方上涉及住建、城管、發改、財政、環保、規劃、土地等多個部門,且各城市的主管部門不一、多頭管理問題突出,缺少有效的管理協調體系。

  其次,政策機制不完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作為節能環保産業的重要內容,相應的財政、稅收、金融等專項優惠政策不完善。此外,除目前已發佈和正在編制為數不多的産品標準和應用規程外,在拆除、分類、運輸、處理以及生産等方面的標準幾乎空白。

  最後,技術水準不高。建築垃圾的源頭收集分類程度不高,混合收集後再分揀現象突出,導致大量建築垃圾未能有效利用,再生産品品質難以提高,處理成本增加。在工藝設備方面,沒有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專業工業設計和技術研發單位,缺少處置工藝與裝備的實用性研發和設計,缺少全面的應用技術與産業化示範。例如,目前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基本沿用機制砂石的生産工藝和裝備,缺乏高附加值的建築垃圾再生利用成套工藝設備,影響産品品質,效率較低。

  宜綜合施策提高資源化利用水準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可變廢為寶、化害為利,既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又創造價值、帶動就業,是破解建築垃圾處理難題的有效途徑。當前,需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管理,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不斷健全體制、完善機制、加強技術創新。

  一是各地應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作為發展迴圈經濟、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以及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創造價值和增加就業的重要抓手。構建建築垃圾産生、分類、運輸、再生利用、工程應用等環節的監管體系。設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準入標準,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投資經營。

  二是不斷完善建築垃圾減排、資源化利用的政策扶持機制,強化約束機制,建立激勵機制。推廣綠色建築和綠色施工,建立科學規範的建築垃圾減排指標體系,從源頭減少垃圾産生量。將建築垃圾納入“城市礦産”扶持政策體系,對技術先進、品質優良的再利用産品給予價格補貼。比照高新技術産業,對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實施增值稅、所得稅減免的優惠政策。

  三是加強科技創新。從提高建築垃圾的分選水準、處理能力、再生産品的品質和品質穩定性,適用的施工工藝等技術研發環節入手提高産業的技術水準。引導和鼓勵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産品。加強成套技術、工藝、裝備的整合開發,將成套裝備納入環保裝備目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