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制度在持續和充足中找平衡
- 發佈時間:2015-12-12 15:31:39 來源: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未富先老、未備先老”是目前令全世界擔憂的問題,而中國人的切身感受相比之下更為強烈。近日,安聯集團的國際養老金負責人米畢嘉女士(Brigitte Miksa)來到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發表主題演講,分享她幾十年參與歐洲養老體制建設和商業保險市場運用的豐富經驗。
米畢嘉女士是歐洲長期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養老金制度的著名專家。她也多次受中國政府之邀到訪中國講課。此次她參加的是主題為“平衡:持續與充足”的歐洲養老金管理及商業保險價值運用專題學術研討會,由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上海市保險學會、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聯合主辦。
中國“變老” 來得太快 養老體系包含了三大支柱
“世界人口老齡化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中國等亞洲新興市場國家,致使養老體制的改革迫在眉睫。”從她用數據畫出的一張圖上可一目了然:從開始老齡化到即將到來的超級老齡化階段,法國經歷的時間超過150年,有較長的時間用於準備;然而中國等亞洲國家的這條老齡化時間曲線很陡峭,只有幾十年,變老的時間到來得太快。中國未富先老使得養老保險工作有點措手不及。在亞洲新興國家,年輕人需要撫養的人口越來越多。
她介紹説,目前主推的養老體系包含了三大支柱:社保養老、與工作相關的養老金和退休儲蓄、個人退休儲蓄。三者構成了總的退休收入,其中社保養老平均佔60%-70%。在人口的結構變化給社保養老體系帶來影響的同時,第二、第三支柱是養老金更多的資金來源,確保了中高收入人群維持退休之前的生活水準。米畢嘉指出,即使是第一支柱社保,亞洲國家的覆蓋也尚不能做到很全面,因此養老金改革更多取決於第二支柱,即企業給職工繳納養老年金的增加,做大資金池。但是職業養老金是企業自願繳納的,不可能做到全覆蓋,平均覆蓋面為25%左右。
個人退休儲蓄作為第三支柱,能讓養老收入更加穩定。“三個支柱組合在一起,能分散養老風險。”她認為,丹麥是全球養老體系中做得最好的國家,對每一個支柱應該發揮多大作用都有明確的目標,同時確保中低收入人群的養老金水準能達到平均的60%-80%,不至於在老年時陷於貧困。大多數國家在個人養老金情況資訊匯總方面做得不好,不大有人能搞清楚,自己退休後從三個養老支柱那裏到底能拿多少錢。丹麥是唯一一個做得很好的例子,個人可以從社保、保險及銀行等多個連在一起的賬戶裏看到自己每部分的養老資産情況,個人和企業投資養老賬戶的主動性也增強了。
中國養老多靠家庭
保證退休後收入的是工作
“我自己也為養老做了充分的準備,希望66歲時能退休。”米畢嘉説,能大致計算出自己退休後每月能拿到多少養老資金,是大家都希望的。
對於養老金制度的改革,很多國家都在進行,但是要兼顧可持續性和充足性,這是一個普遍的難題。她舉例説,日本的可持續性低,但充足率高。這意味著日本退休老人收入高,生活水準好,卻難以長期繼續,最後可能導致養老金體系維持不下去。中國的問題在於不但可持續性低,充足率也不高。大量的養老金缺口依賴家庭成員提供。
歐洲鼓勵個人養老儲蓄,社保養老收入佔養老金的比例在下降,來自和工作相關的養老金比例在上升。“最有效保證退休後收入的,是工作。”米畢嘉一語中的。歐洲國家就正在這麼做,提高退休年齡,比如把預期壽命和退休年齡掛鉤,使退休之後領取養老金的時間相對確定。挪威推出漸進式部分退休的方法,也允許提前退休,但就拿不到全額的社保養老金。高收入人群相對來説願意提前退休,雖然放棄了一部分退休金,但是因為擁有足夠的儲蓄,錢足夠花了。多出來的這部分社保養老金向中低收入人群傾斜。
在她看來,延遲退休也會在中國推行。“不能忽略的一個因素是,中國的勞動力在萎縮,延遲退休能彌補部分生産力上的缺口。”同時,中國非常有必要鼓勵社保以外的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儲備。她提出,如果老年人長期需要家庭提供照料護理,也需要考慮到家屬的生理和心理的具體情況。
投資未來養老儲蓄
越早參與退休後好處越大
很多人並不清楚應該為未來的養老儲蓄多少錢,即便是德國這樣富裕的國家也不例外。米畢嘉展示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接受訪問的德國人中,15%認為自己無力進行個人養老儲蓄,另有38%的人表示難以確定,兩者相加超過了一半。有些年輕人覺得離退休還很遙遠,還有的弱勢人群、臨時工、危險工種從業人員對於主動投錢參與養老體系不是很情願,米畢嘉表示,“越早參與,對退休後的好處越大”。
她贊同政府用財務激勵的辦法鼓勵個人參保為養老做準備。比如英國設立主要針對中小企業僱員的養老計劃,2012年推行自動參保,參與率大幅提升,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
德國的“裏斯特養老金”計劃的目標是推進用儲蓄來彌補社保養老金的下降。通過匹配繳費和稅收減免等金融財務上的優惠,不同收入人群得到不同的財務激勵,鼓勵個人養老金投資。國家給予的繳費支援力度很大,低收入人群和有小孩的家庭參與能獲得國家補貼,受益更多。裏斯特養老體系推行較成功,覆蓋了約40%的有資格家庭,尤其是低收入人群、有小孩家庭和年輕人。
首席記者 談瓔
【相關連結】
米畢嘉:“從目前正在施行的歐洲經驗而言,結合世界人口發展趨勢和老齡化結構的變化,其核心在於達到可持續性和充足性的平衡,這才是面向未來所設計的養老體制。其中,可持續性源於多支柱的養老體系實現風險分散,同時向前端固定繳款模式靠攏提升財務可持續性;而充足性則需要確保參與率和繳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