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霧霾再襲華北綠色供暖需路徑創新

  • 發佈時間:2015-12-09 00:29: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8日,北京市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措施。根據預報,7-9日,京津冀霧霾天氣將呈現逐漸加重的趨勢。剛剛散去的霧霾,再次席捲華北地區。而11月上旬發生在東北的嚴重霧霾天,也正值供暖全面開始之季。

  綜合環保部門的分析,冬季北方供暖大幅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又遇到不利天氣條件,是近期東北、華北遭遇大範圍霧霾的重要原因。

  “原來冬季供暖的矛盾主要是暖不暖,現在已轉向又綠又暖,”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盧驊認為,綠色供暖逐漸成為共識,針對燃煤鍋爐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是根治燃煤排放污染的有效措施。

  記者了解到,瀋陽每年燃煤量3000多萬噸,其中60%消耗在供暖上,佔據空氣污染物排放總量40%以上,PM2.5貢獻率高達60%。受燃煤供暖因素影響,去年污染超標天和霧霾天近六成發生在供暖季節,PM2.5含量最大、嚴重爆表的3天,都是在供暖季發生的。

  在河北省,每逢採暖期,PM2.5平均濃度要比平時高出80%。約佔全年天數30%的採暖期,貢獻了近50%的污染物。在山西省,太原市冬季月均燃煤量約140萬噸,是非採暖期月均燃煤量的2.4倍,市區冬季燃煤排放對PM2.5的貢獻率為42%。

  電採暖、地源熱泵採暖、燃氣採暖、污水源熱泵採暖……近年來,北方許多地方探索供暖能源結構調整,嘗試利用油、電、氣等清潔能源供暖。但記者調查了解到,綠色供暖之路並非一蹴而就,遇到了成本高、不穩定等一系列新難題。

  沈煤集團潔凈煤利用項目負責人崔宏生告訴記者,按運作成本分析,燃油供暖成本是煤粉的5倍,燃氣供熱成本是煤粉的2.5倍,用電供暖成本是煤粉的1.8倍,經濟性較差,如果能靠政府補貼維持運作,則會給財政帶來很大壓力。

  有的城市探索地源熱泵採暖,由於耗電量高,採暖效果不盡如人意,一些小區竟出現供暖單位因虧損加劇,供暖公司跑路的現象。

  供暖企業開展環保改造也會增加運作成本,需要進一步研究降成本措施。國電瀋陽熱電廠副總工程師陳海榮告訴記者,他們企業承擔了近1600萬平方米的供暖面積,為了減少燃煤排放,去年以來投資2億多元,對6台鍋爐進行大規模改造,採用氧化鎂濕法煙氣脫硫、布袋除塵等環保技術,大幅降低了二氧化硫排放濃度,達到超凈排放標準。但是,每年因環保設備運作要增加三四千萬元成本,每平方米供暖成本因此會上升2元左右,如果煤價再有上漲波動,會給企業運作帶來一定壓力。

  據一些人士介紹,採用電能採暖,如果來源於煤電,其實也沒有完全解決污染問題,甚至可能因為二次轉化加重能源浪費。

  一些老舊小區存在管網老化、樓房保溫不好等問題,熱效率散失較大。為了讓老百姓家溫度達標,供暖企業只能多燒煤,也增加了排放。

  據瀋陽市供熱辦負責人介紹,綠色供暖,首先要實現供暖管道和終端的節能保溫改造,讓熱量少流失。對墻體、樓梯間門窗、供熱系統進行節能改造,可在同等燃煤基礎上,平均提高室溫5℃左右。

  其次,還要在供暖路徑上進一步創新,加快研發和引進新技術。由於煤炭仍將長期佔據我國能源結構主體地位,立足於清潔燃煤技術的應用,仍有進一步探索空間。

  此外,還要在相關政策制度上進行改革,鼓勵低成本、高效率的清潔能源的運用。據了解,推廣綠色供暖新技術需要大量一次性投入,現有供暖企業擔心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改造的積極性低,應當進一步深化供暖市場改革,提高供暖環保準入門檻,政府和市場雙向發力,適當增加供暖補貼投入,推進技術改造,同時加大執法檢查,倒逼供暖主體向綠色供暖轉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