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供給側改革重點還在創造需求

  • 發佈時間:2015-12-03 02:30:53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觀察家

  一個供給不能創造需求的市場經濟,一定是一個不可持續的市場經濟。這也正是目前中國市場經濟面臨的根本問題。

  供給側改革是當前經濟界的熱門話題,但目前市場意見討論的內容,依然只是對以往的轉方式、調結構換了表述方式而已。

  在筆者看來,供給側改革的最大目的,無非是要使得中國經濟供給形成一個不同於目前的供給源頭。應該説,這找對了解決目前中國經濟問題之道。但是,這一供給最為關鍵之處,是能夠創造市場需求的供給,否則,依然會回到産能過剩或是等待政府刺激的老路。

  實際上,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或者説處於低迷狀態,需求不足仍然是問題所在。只要有了需求,産出就會增長。而需求可來自於三個方面:企業創造即市場內生、政府投資拉動和出口。經濟運作中的現實需求主要來自於政府投資和出口。而目前,出口需求大為萎縮,政府投資自然又成為可供考慮的選項。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基本上是在政府的刺激政策下實現的。這樣的經濟增長,其週期會越來越短,不僅很難持續,效率也是低下的。在正常的市場經濟中,經濟增長的需求主要來自於市場機制的作用,或説由企業來創造。當然,並不排除政府採取經濟刺激政策,但這只能是補充性的,而不是持續性的選擇。

  “供給自動創造需求”的薩伊定律,曾經被凱恩斯批判,他進而創立政府干預經濟的理論,這成為政府刺激政策的依據。但我們必須要看到,“供給自動創造需求”,這是市場經濟的主旋律,也是市場經濟有效運作的基石。而政府的干預政策只能是補充,是在市場偶發失靈時候的選擇,它不能替代由供給自動創造的需求即來自於市場的內生需求。一個供給不能創造需求的市場經濟,一定是一個不可持續的市場經濟。這也正是目前中國市場經濟面臨的根本問題。

  目前,中國的企業更多的是被動地適應市場需求,即市場提出需要什麼産品或服務,企業隨之做出反應而生産出來。這樣的需求更多地來自於外生,比如政府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給鋼鐵、化工、建材等企業提供市場,進而又帶動消費品市場的需求;比如國外企業給我國出口企業下訂單,這些企業才能開工生産。這既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需求特徵,也是我國經濟增速起起落落的根源。

  要改變這種局面,企業必須要由被動地適應需求轉變為能夠創造需求。此時的市場雖然並不存在某種意願需求,但企業通過市場研判,開發出相應的産品,當它投放市場時能夠帶來相應的需求。顯然,這樣的需求是由企業創造出來的。

  以往的商業模式是,市場告訴企業,它需要什麼,企業進而生産出來;現在則是,企業告訴市場,你需要什麼,我所生産出來的産品或服務就是你的需求,而這樣的産品或服務對於需求者來説原來並沒有想到甚至沒有什麼概念。如美國蘋果公司生産出來的一系列産品就是創造市場需求的最佳案例。

  因此,實現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中國企業必須要有創造市場需求的能力,不做到這一點,中國經濟增長就無法擺脫依賴政府投資刺激的狀況。

  然而,目前的中國企業創造市場需求的能力還比較弱,在外部出口減少的情況下,要實現經濟增長,政府的刺激政策難以避免。但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刺激政策只能是一個引擎,我國的企業必須要儘快地培育自己能夠創造市場需求的能力,這才是中國市場經濟能夠持續而有效率運作的根本所在。

  □許保利(國資委研究中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