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中國産業園的海外樣本

  • 發佈時間:2015-11-23 11: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果你從埃及首都開羅向東驅車約120公里,就能發現,在茫茫大漠中有一片海市蜃樓般的工業集群地,中國政府在埃及成立的境外園區——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就坐落在這裡。

  截至2014年年底,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已經累計投資1億多美元,入駐企業62家,吸引合作投資額9億美元,解決當地就業2000多人。

  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不僅成為中國産業園區“走出去”的成功典型,同時,這種開發區模式也成為中埃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有效工具之一。

  中國在境外最好的經貿合作區之一

  中埃共建“一帶一路”更主要體現在産業園區建設上。

  中國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位於紅海北段的蘇伊士灣西岸廣袤的沙漠地帶,緊鄰蘇伊士運河,是埃及政府近年來設立的蘇伊士灣西北經濟區的一部分。

  據介紹,合作區中的1.34平方公里的起步區已建成,並初步形成了石油裝備製造、高低壓電器製造、紡織服裝、新型建材和農用機械製造等五大産業園區,而6平方公里的擴展區目前正在建設當中。

  1998年埃及政府設立蘇伊士灣西北經濟區,中國方面積極參與共建,並規劃設立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由中國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埃及成立的埃及泰達投資公司負責開發建設。註冊資本7000萬美元,其中,埃方四家國有企業佔股90%,天津開發區蘇伊士國際合作有限公司佔股10%。

  該合作區屬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也是目前中國在境外最好的經貿合作區之一,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成為了中埃、中非合作的典範。

  據埃及泰達投資公司負責人介紹,現在投資埃及的中國企業,“有一半進入了園區”。

  事實上,隨著埃及于2002年頒布《經濟特區法》,中埃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建立,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獲得了更好的發展環境,成為中外共建園區的開發樣板,也成為“一帶一路”項目建設的亮點。

  有專家指出,作為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成功經驗之一,以園區輸出模式“走出去”成為中國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手段之一,園區模式呈現出抱團出行、聚集效應、帶動區域發展等特點也受到越來越多友好國家的重視。

  截至2013年,我國在全球共有71個境外園區,主要分為加工製造型、資源利用型、農業加工型以及商貿物流型四類,分佈在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地區。其中國家級的經貿合作區共有19個,佔總數的27%,多數分佈在亞洲、非洲及東歐等地,總投資規模達600億元人民幣。

  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是中國政府批准的第二批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也是集中了國家級資源開發建設的重點境外經貿合作區,是中國境外經濟合作區中名副其實的“國家隊”。

  埃及駐華大使馬傑迪·阿米爾認為,蘇伊士運河及在其流域裏建立起來的經濟區,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國際合作與發展的良好平臺。

   園區合作對接雙方需求

  隨著中埃兩國之間的經濟和商務合作與交流的快速增長,中國已成為埃及最大商務合作夥伴。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個重要平臺。

  截至2014年年底,蘇伊士經貿合作區起步區共有製造型企業32家,協議投資額近9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國企業。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所長廖百智認為,蘇伊士運河園區的建設凸顯了埃及的需求,也與中國需求對接十分契合。

  從埃及方面來看,蘇伊士運河園區迫切需要發展交通、電子、能源、玻璃製造等産業,而這些正是中國的優勢産業。此外,埃及的基礎建設和産業發展迫切需要投資。從中國方面來看,中國目前正值産能過剩之時,而埃及所需發展的産業正是中國的優勢産業,産業轉移的需求得到滿足;另一方面,蘇伊士運河區位優勢明顯,是貫通歐亞非三大洲的國際海運要道,同時,埃及不僅與歐洲簽署了免稅協定,還與美國簽署了合格工業區協定,非常利於中國企業面向歐美市場。

  “實際上,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埃及對於中國的投資抱有很高的期望,在加入亞投行上,埃及表現積極,而亞投行就是扶持‘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國際金融機構。可以看出,埃及對於中國的投資是很重視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研究所專家曾愛平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尤其是製造業方面的投資,因為製造業可以為他們提供很多的就業機會。埃及的失業率很高,直接投資,不僅可以吸納就業人數,還可以在當地加工,提高當地原材料的附加值,還可以通過技術轉讓,將中國一些成熟的技術和産業轉讓給埃及的相關企業。”曾愛平説。

  通過吸引國際一流企業投資,為埃及帶來極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促進了該國産業水準增長、稅收增長等。比如,2011年,全球最大玻纖製造商—— 中國巨石 集團有限公司入駐中埃合作園,彌補了埃及玻纖製造産業領域的空白,也讓埃及成為世界第三大玻纖生産國。

  不過,曾愛平表示,雖然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願意在産業園區落戶,但同時要看到,由於法律和風俗習慣方面的差異,中資企業面臨一些挑戰。

  比如,在埃及的中國企業不管是紡織行業還是零售業都很難招聘到女工,因為在埃及的傳統中,女人是不外出工作和加夜班的,特別是結婚以後,這使得中國企業很難招聘到合格的女工。同時,“埃及政局潛在的不穩定性也是中國投資企業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曾愛平説。

  據悉,隨著新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埃及政府規劃建設“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帶”,此項浩大的工程涵蓋隧道、港口、機場、科技園區、新城、旅遊村和道路建設等多個方面。埃及希望中國企業憑藉其專業和精良的優勢參與其中。本報記者 劉淩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