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工具兇猛,君子何以不器

  • 發佈時間:2015-11-22 05:41:3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類文明是人類自身努力的結果。自遠古時代始,人類就嘗試去運用工具:從簡單的石器、青銅器,到後來的鐵器,人們逐步懂得如何運用外部力量改善生活;到了一定階段,蒸汽機、機械文明和工業化的出現,使人類社會的效率大大提高;如今資訊革命還方興未艾,“第四次工業革命”和“工業4.0”呼之欲出。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其實伴隨著工具的進化過程。某種程度上説,對工具的使用,才讓人類一直存活到今天。工具幫助人們學會與自然環境共存、共同抵禦自然災害的考驗、配合人們進行生命的繁衍生息、協助人類開疆拓土;同時,它也推動人類進行著優勝劣汰的鬥爭、實現了不同階級和社會階層的分化、避免了無序的競爭和犧牲,從而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在此基礎上,它還能夠為人類的精神生活提供合適的空間、舒適的環境和良好的條件,從而超越物質文明的局限,成為人們提升精神境界的推動力。

  人們依賴工具,但始終沒有被工具主導。“君子不器”,人類不像機器,只囿于一技之長。鑽木取火、刀耕火種,可以負責改善人類的飲食和居住環境;蒸汽機和機械化大發展,可以幫助人們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效率;電腦和網際網路的出現,可以讓人們足不出戶就放眼世界。但他們只能安於本分,不能身兼數職。而人類是多才多藝的,他們可以在改善物質生活的同時,不忘加快工作效率,同時提升精神素養。正如現在我通過敲打鍵盤將自己的思考變成文字,屋子裏的機器人則在清掃地面,同時鍋里正燉著中午的魚湯。人類有足夠的能力,去同時支配好幾樣工具;而工具呢,只能聽從人類指令,完成它該做之事。

  人類的優勢,還體現在它的創造性和動物性。正因為有創造性,人類才能不斷地發明、運用並且改良工具。在此基礎上,才會有典雅的藝術、雄偉的建築、華麗的服飾、曼妙的詩歌、神奇的文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文明。人類有動物性,所以存有工具擁有不了並無法感知的情感,能夠知冷暖、明是非、懂愛憎、惜情緣、嘆生死,而不是如程式設定一般,麻木地面對周圍的人和事,機械地走完自己的一生。所以工具固然有用,但人類更偉大。阿基米德、亞裏士多德、張衡、瓦特、愛迪生、貝爾、馮諾依曼,這些人值得我們尊敬;而陶淵明、曹雪芹、達芬奇、莫扎特、高迪、馬爾克斯,這些名字同樣贏得掌聲。

  今天人類對工具的應用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人類的智慧和科學的發展,永遠不會停息。有人斷言“經典物理學已成終極真理”,偏偏就有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人説過“電腦的硬體即將發展到盡頭”,可是微電子技術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高潮。我在上大學時,諾基亞的經典機型還是常態,如今早已被蘋果等智慧手機徹底取代;駕校的教練們還在認真地糾正換擋的動作,那邊矽谷的無人汽車已經在加州的路上行駛;印度的家長們不惜用爬窗爬樓的方式給子女們瘋狂送小抄,谷歌眼鏡在作弊方面的潛力已經成為網路論壇調侃的話題。

  這就是我們的時代,你永遠無法預測未來手裏的工具是什麼樣的。可是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看看如今的人類,對工具的依賴達到空前。手機已經成為“人體器官的一部分”、電腦的普及讓書法越來越不受重視、物聯網和智慧製造的普及讓我們的各項身體指標和數據在工具面前變得透明。比這些更為可怕的,是人類在未來可能喪失在工具面前的優越性和掌控力:人工智慧正在成為一門顯學,它企圖了解人腦,研究、開發能夠模擬人類思維和智慧的理論、技術和應用系統。學界預測,其可能會像人類一樣思索,還可能會讀懂人類的心思,甚至可能會超越人類的思考。

  如果這一景象成真,豈不是《美麗新世界》的現實升級版?奧威爾描述的陰影尚未散去,赫胥黎提出的擔憂又撲面而來,包括霍金在內的科學家和許多媒體已經在警告人工智慧可能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災難。這源自終極的哲學思考:畢竟人類發明工具的初衷,是為了求得更好的生存,可沒準某天工具就脫離了人類的控制,最終成為了人類毀滅的原因。以人類的創造力來看,這恐怕不是危言聳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