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完善扶貧 開發機制

  • 發佈時間:2015-11-21 05:46:1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按照規劃,我國扶貧開發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300元)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打贏脫貧攻堅戰,需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不斷完善扶貧開發機制。

  創新,培育扶貧開發新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同樣,扶貧開發也需賦予創新的生命和活力。堅持創新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要釋放底層民眾創業和創新的動能。如甘肅省“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貴州省“精準扶貧雲”的扶貧開發創新,都是為貧困人口服務的重大創新工程。目前,貧困地區像星星之火的“淘寶村”、旅遊扶貧農家樂合作社等,也正在點燃貧困人口聯合創新的火炬。

  協調,推進區域發展與精準扶貧。區域發展帶動與到村到戶到人精準扶貧相互支援,互為補充,是打贏“十三五”脫貧攻堅戰的兩大支柱。區域發展的重點是832個貧困縣(片區縣和重點縣)要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補充公共服務短板,夯實貧困地區發展的基礎,提升發展和減貧的內在動力。同時,著力推進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産業發展,創新産業組織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機制,讓産業發展成為帶動貧困人口減貧的主導力量。精準扶貧的重點是找準對象,針對原因,以需求為導向,分類施策,不斷優化扶貧開發資源在微觀層面的精準配置,扶持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綠色發展,開拓貧困地區優勢。傳統的發展觀念認為,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落後、公共服務不足,不具備發展的要素。但貧困地區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相對緩慢的節奏,正成為快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的稀缺資源,有其自身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因此,貧困地區可以大力發展生態服務業和少數民族、傳統村落等文化産業,開展綠色發展的新格局。要打造讓貧困人口參與多、獲得感強的新興綠色産業,在推動旅遊扶貧工作時,積極探索將扶貧開發財政資金折股到戶,以確保貧困人口的受益,這些都是保證貧困人口受益的有效制度安排。

  開放,突破區域發展制約瓶頸。當前,在“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發展階段,加大貧困地區對外開放,將為突破貧困地區區域發展制約瓶頸提供新機遇。貧困地區要積極抓住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戰略機遇,實現異軍突起,特別是要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機遇,帶動西部地區和片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揮比較優勢。如重慶在推動渝新歐鐵路建設、寧夏在構建絲路經濟帶上的中阿合作“橋頭堡”方面的積極探索,都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共用,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保證貧困人口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使貧困人口在共建共用中有更多獲得感,才能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一要提高發展機會的包容性,保證貧困人口在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等關鍵公共服務方面的普遍公平獲得,才能使貧困人口不輸在起跑線上。二要提高發展結果的利脫貧性,通過完善收入分配,提高勞動報酬的比例,織牢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兜底網路。三是完善中間環節的利益共用機制,讓貧困人口分享發展成果。一些地方積極探索貧困地區與城市的土地利用增減掛鉤,保證貧困人口在城鎮化進程中,獲得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都是有益的嘗試。

  (作者係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副秘書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