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省國土資源廳廳長楊冬生:給貧困地區開小灶 保障扶貧攻堅用地

  • 發佈時間:2015-10-20 04:29:38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省國土資源廳出臺支援貧困地區扶貧攻堅十條措施,給貧困地區“開小灶”,在土地管理、地質調查和礦産資源開發、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等方面給予貧困地區特殊支援。

  十條措施的核心是什麼?精準扶貧又體現在哪些方面?記者日前專訪了省國土資源廳廳長楊冬生。

  十條措施體現三方面支援

  記者:十條措施制定的過程是怎樣的?

  楊冬生:今年7月,我們確定了責任部門,歷經專題研究討論、起草、調研、廳務會審議等多個環節,並先後赴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及丹巴縣、北川縣、儀隴縣等貧困縣調研指導,歷時1個多月,形成初稿,8月底,報省政府審定後正式印發,恰逢其時,精準發力。

  記者:十條措施的核心是什麼?

  楊冬生:十條措施條條是幹貨,核心就是體現了三個層面的支援:第一是政策支援。不論是已有的國土資源管理政策,還是試點中的改革政策,都給貧困地區“開小灶”;第二是項目投資支援,包括土地整理項目、地勘基金項目、包蟲病病區打井找水工程等;第三是工作措施向貧困地區傾斜,特事特辦,全力保障扶貧攻堅用地需求。

  記者:十條措施中體現了哪些主要原則?

  楊冬生:首先是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圍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把支援貧困地區加快發展作為工作重點,進一步加大扶貧攻堅國土資源政策供給和項目傾斜力度。

  其次,精準扶貧,發展惠民。我們把切實改善民生和促進農民增收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國土資源要素保障優勢,按照“差別化管理、精準化保障”原則,推動國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增強“三農”發展後勁。

  再次,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十條措施兼顧了貧困地區的現實狀況和發展需求,採取更強有力的特殊舉措,加快實施增強“造血”功能的國土資源領域民生工程和項目,不斷提升貧困地區資源保障和創新發展能力。

  然後,借力幫扶,自力更生。通過國土資源領域的改革創新,充分調動和發揮地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貧困群眾的自力更生和國家的政策扶持結合起來,激發農村自我發展的活力。

  確保對象和措施等精準

  記者:十條措施的精準扶貧體現在哪些方面?

  楊冬生:首先是適用對象精準。十條措施的適用對象為《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四大連片特困地區的88個縣。

  然後是扶貧措施和扶貧項目精準。

  在土地管理方面,對國家級貧困縣的片區縣,每年專項安排300畝新增耕地建設用地指標,用於支援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加大片區縣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支援力度,將巴山新居、彝家新寨、藏區新居、生態移民搬遷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等納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範圍並優先安排。對片區縣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扶貧開發項目,其佔補平衡指標不足的,允許採用“邊佔邊補”方式落實佔補平衡任務。

  積極申報爭取國家級扶貧攻堅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加大省級投資土地整治項目和因災損毀耕地復墾資金投入力度。土地整治項目驗收後的新增耕地指標,在完成本地佔補平衡任務的前提下,結余部分可在全省範圍內優先流轉使用。

  在地質調查和礦産資源開發方面,對已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的,復墾利用指標安排上予以傾斜,建新節余指標可按規定在全省使用。加大省級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支援力度。積極支援貧困地區特色優勢和重要礦産資源找礦工作。加強地質遺跡保護和地質公園建設。

  在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方面,加大資金傾斜力度,幫扶貧困地區2018年前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加大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的支援力度,用好地質災害避讓搬遷政策,對貧困地區的自然災害頻發區域給予大力度支援。

  □本報記者 趙若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