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世界經濟形與勢:增長之困背後的全球演進

  • 發佈時間:2015-11-16 10:18:5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土耳其,橫跨歐亞大陸,連通地中海、黑海,被很多人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對在土耳其海濱城市安塔利亞參加二十國集團峰會的領導人來説,擺在他們面前的是處於十字路口的全球經濟,如何促進全球經濟包容和穩健增長成為首要任務。

  全球經濟之“形”:緩復蘇仍疲弱

  二十國集團作為具備廣泛代表性的國際議事機制,誕生於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的1999年,並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後,逐步成長為一個商討經濟合作的主要全球性平臺。

  “過去五年裏,全球經濟前景一再被下調,世界經濟面臨非常具體的風險——長期低水準增長伴隨著不可接受的貧困和高失業率。”安塔利亞峰會召開前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報告發出如此警告。

  總體來看,今年全球經濟仍處於復蘇軌道,但是復蘇疲弱,分化勢頭明顯,風險威脅緊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3%,明年預計小幅提升至3.6%。

  在發達經濟體中,美國經濟復蘇勢頭相對良好,本輪經濟擴張已持續6年多,經濟增長水準已基本恢復到潛在增長率。但有鋻於美聯儲年底或將加息,這是否會給美國金融和經濟形勢帶來變數,仍是各界擔心的焦點。

  雖然歐洲經濟表現有所改觀,按照經合組織的預期,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1.5%和1.8%,但債務問題、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痼疾未除。此外,難民問題以及升高的恐怖主義風險又帶來新的隱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奧布斯特菲爾德擔憂地説,各種壓力紛至遝來,就好像串通好了要削弱歐洲經濟一樣。

  發展中國家經濟表現分化則更加明顯。保持7%左右增速的中國經濟依然是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動力之源。規模相對較小的印度經濟發展勢頭也頗為良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可達7.3%和7.5%。

  但其他新興經濟體普遍表現欠佳,俄羅斯和巴西經濟均陷入衰退。本次峰會主辦國土耳其也正面臨貨幣貶值、通脹高企等風險,倘若延續目前經濟態勢,到年底土耳其可能跌出全球經濟前20強。經合組織和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發佈的一份聯合報告警告説,新興經濟體很可能成為全球下一輪經濟衝擊的源頭。

  面對錯綜複雜的全球經濟形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説,全球正面臨美聯儲加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和大宗商品超級週期結束三大轉變,倘若應對不當,便可能導致全球經濟“脫軌”。

  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二十國集團安塔利亞峰會將主題定為“共同行動以實現包容和穩健增長”,聚焦“包容、落實、投資”三大支柱,抓準了全球經濟的關鍵所在。

  全球增長之“勢”:新動能露端倪

  挑戰即機遇,壓力亦動力。冷靜來看,在不甚樂觀的世界經濟大環境中,仍有一些新勢頭正在形成。如能抓住這些機會,則可能引領新一輪全球增長大潮。

  從美國全力打造的製造業創新網路到日本聚焦機器人、再生醫療等的“製造業白皮書計劃”,從德國力推的“工業4.0”到印度全力打造的“數字印度”、“技能印度”,還有中國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可以説,在全球範圍內創新正被賦予越來越重大的意義。

  對傳統製造業來説,新技術、新材料資訊化正在重塑製造業生産;在消費行業,優步、滴滴等引領的“共用經濟”模式正引發新一輪消費革命;空間技術的不斷發展,也正將人類送往更遙遠的宇宙深處。

  面對創新大潮,經合組織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政府支援已經成為推動數字創新的核心因素。對於二十國集團在創新領域的合作,中國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司長張軍在近日發表的文章中表示,期待二十國集團在創新增長模式方面取得突破,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此外,投資不足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不足,已成為阻礙全球經濟中長期增長的最大障礙。因此,安塔利亞峰會特別關注投資議題。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倡議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備受期待。同時,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也已開始落實為諸多具體合作項目。據中國商務部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60個國家承攬對外承包工程項目1401個,新簽合同額375.5億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顯示,對基礎設施每投入1美元,總體經濟産出將增加3美元。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更進一步指出,通過債券融資、稅收補貼和貸款擔保等方式,政府可以令投入基礎設施每1美元的實際成本遠低於1美元。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無疑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土耳其經濟政策研究基金會專家烏薩爾·沙赫巴茲表示,鋻於今後全球經濟需要大量資金用於基礎設施投資,世界需要更多亞投行這樣的國際金融機構和更多私人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投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也認為,亞投行不僅將有助於破解亞洲基礎設施投資瓶頸,還可能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臺之一。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政治學教授、二十國集團研究小組負責人之一約翰·科頓期待,安塔利亞峰會將在基礎設施投資問題上推出新舉措。

  全球治理之“需”:更公平更有效

  二十國集團機制原本是為應對危機而設,主要聚焦全球金融和經濟風險的防控,但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蘇,這一機制已從危機應對開始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關注重點從週期性政策向結構性政策轉型,著眼領域也從金融和宏觀經濟領域逐步延伸到貿易、投資、發展和結構性改革等領域。

  健康的全球經濟離不開完善的全球治理機制,而推動人口占全球2/3、經濟總量佔全球90%的二十國集團逐步機制化,並借此改革現有全球治理機制中的不合理之處,符合全球利益。

  土耳其“赫薩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拉馬讚·塔什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不僅是中國,其他二十國集團成員也肩負著這一歷史責任。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為建立一個面向全球民眾的、良好的全球治理機制提供了一個黃金機會。”

  全球治理機制改革的大背景是全球經濟力量對比已發生歷史性轉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顯示,發達國家經濟總量佔世界總量的比例在持續下滑,已從1992年的83.6%降至2012年的61.9%。並且,從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來看,發展中國家已經超過發達國家。

  如果説經濟力量對比變化讓全球治理機制改革變得必要,那麼更為開放和深度交融的世界經濟則讓全球治理機制改革變得迫切。隨著全球多邊和雙邊貿易協定不斷出臺、全球供應鏈和産業鏈不斷完善,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持續加深,這令全球越來越成為難分彼此的“命運共同體”。

  眼下,無論是美國的貨幣政策、中國的深化改革舉措,還是大宗商品供給關係、地緣政治危機的應對方式,都可能在全球産生外溢效應。這也迫切要求全球有一個商討經濟形勢、協調經濟政策、凝聚發展共識的平臺,而二十國集團無疑有可能成為最佳選擇之一。

  對此,巴西中國與亞太地區研究所所長塞維利諾·卡布拉爾表示,主要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共同決策世界經濟的發展方向,是二十國集團機製成立和存在的意義。人們期待二十國集團機制充分展現和平與平等,面對並解決全球議題。(記者金旼旼、謝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