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了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 發佈時間:2015-11-16 06:41:5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經濟日報》記者到河北辛集市南智邱鎮朗口村採訪村黨支部書記雒永栓,發現了奇怪的一幕:村委會書架上放了許多餅乾、麵包等零食,雒永栓走到哪,都會有村民不時給他送來零食。

  朗口村秧歌隊隊長劉同可説,雒書記身患癌症,2/3的胃被切除,飯只要吃得多點、快點,就會反酸嘔吐。他只能少食多餐,不得不吃零食。“俺們村裏人都知道,雒書記的疾病是給鄉親們辦事累出來的。我們給他送零食,是表示敬佩和尊重。俺們喜歡這個吃零食的書記。”

  “雒書記可認真了。一商量村裏事,他就忘了吃零食。我們只好把存在辦公室櫃子裏的零食拿出來給他,他也明白我們的意思,就想起來吃了。”村主任陳紅華的話裏帶著心疼和敬佩。

  實事辦到鄉親們心坎上

  朗口村有3800人,交通極不便利,主要收入靠種地。2000年12月,雒永栓接任村黨支部書記時,朗口村被稱為“爛口村”。

  “那時候村裏最大的問題不是30萬元的村集體欠賬,不是亂和窮,是老百姓根本不信任村幹部。你在大喇叭裏嚷嚷半天,大夥兒根本聽不進去。要想贏得老百姓的心,你就得辦點實事。”雒永栓依然記得剛當村支書時的難處,“當時村裏只有兩台變壓器,每逢澆地高峰,村民只能趁後半夜電壓稍高時跑去地裏澆水。有的村民晚上搬著被褥到地裏等,一等就是一整宿。當時一台變壓器要6萬多元,村裏沒錢添置,只能爭取上級部門支援”。

  於是,在從朗口村到辛集市50多裏遠的路上,經常會出現雒永栓騎摩托車來回奔波的身影。

  2001年4月,經過半年的“軟磨硬泡”,雒永栓終於從辛集市供電局要來了5台變壓器。“正是澆麥子的時節,全村人那高興勁就別提了,大傢夥一起幫著安裝。”雒永栓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依然一臉興奮。村民謝惜水也提高了嗓門,“那會兒,能在白天澆上地,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當年,俺家小麥畝産就多收了200斤”。

  解決了用電難題,朗口村的村民相信了雒永栓想幹事的誠意,而改良梨果品種,又使大傢夥兒開始佩服雒永栓幹成事的本事。

  2001年秋天,鴨梨收購價低至每斤兩角錢,這直接影響著有3000畝鴨梨樹的郎口村收入。雒永栓看著村民把一車車鴨梨倒進溝裏,心疼啊!

  “要不是雒書記,我們就準備砍樹了。”村民雒西奪説,“有一天,雒書記把村裏鴨梨種植大戶和技術員叫到一起,神秘地拿出兩個梨來,説是15塊錢一個從山東買的。人多不夠分,就用小刀切成薄片,每人嘗一小口。嘿,可真甜”!

  見大夥兒嘗到了“甜頭”,雒永栓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咱們的鴨梨論車賣沒人要,人家的梨論個賣有人搶,好好的梨樹砍了太可惜,不如改良品種。

  一場給鴨梨“高接換頭”的戰役在朗口村打響了,當年全村90%的鴨梨樹嫁接成黃金、皇冠新品梨。第二年新品梨上市,收購價達到每斤2.5元,鄉親們笑了。

  靠著這些實事,雒永栓在村民心中的分量在加重。

  “要想給村民辦更多實事好事,必須增加村集體收入。”雒永栓又把目光盯在了村集體擁有的300畝沙荒地。

  這片沙荒地只長雜草,不長莊稼,幾十年來就一直這麼荒著。2007年春天,聽説有國家投資的土地整改項目,雒永栓立刻跑市裏找開發中心,打定主意要把這個項目爭取到手。

  身患重症不改那股執著勁

  2008年,正當沙荒地開發項目有了眉目,深信雒書記是幹實事的鄉親們準備跟他再好好幹一場的時候,他卻被確診為賁門癌晚期。

  鄉親們知道後,自發組織了7輛大轎子車,沒趕上車的就租車,到省四院看望陪護他們信任的書記雒永栓。

  “在進手術室前,看到走廊裏站的都是俺村鄉親時,我落淚了。聽説在我做手術的4個小時裏,鄉親們在樓道裏一直站著,沒有一個走的。”雒永栓一提起這事,眼裏就泛起淚花。

  “我多活一天,就要多幹一天,用行動回報鄉親們的情義。”這是雒永栓對全村人擲地有聲的承諾。

  一個月後,雒永栓的身影又出現在沙荒地的整理現場。一場病下來,雒永栓原先壯碩的身體變得羸弱不堪,惟一沒變的是他那股幹工作的執著勁。

  “整治沙荒地那會兒,雒書記站時間長了受不了,就坐在地邊指揮。”村民劉偉説,“他被我們從沙荒地架著回去了兩三次”。

  “書記帶病這麼幹,還不都是為了大傢夥嘛!”村民劉計凱眼圈直泛紅。村民們被感動了,5眼深水井打好了,4萬多米的網格式防滲管道也鋪設完畢。兩年後,昔日沙荒地變成了良田。村集體、包地戶收入都增加了。

  “剛接手這個村時,大街上柴垛亂堆亂放、垃圾隨地亂扔,直溜溜的街巷衚同都堵成了S形;出行沒有公路,每逢雨雪天,連拖拉機都出不去。”雒永栓回憶説,“再難,也要把這道修修。村裏錢不多,就用廢渣先硬化著。幾乎每年硬化一條街道,暫時緩解了出村難”。

  2012年,雒永栓動了全面整治村貌的心思,想方設法籌集到了修路資金。村幹部帶頭鄉親們緊跟,拆除了違建。緊接著,全村全民動手,出義務工3000多個,一週時間,把妨礙修路的柴草、磚垛、糞堆全部清走。

  村民宋小根回憶道:“為了早日修好路,有時候我們一氣幹到第二天淩晨兩點,別看雒書記帶著病,他也堅持到底。”劉計凱接過話茬:“他做過大手術,還晝夜這麼幹,我們非常佩服。”

  如今,走進朗口村,一條條街道、一條條衚同變成了水泥路,綠樹成蔭的街道整潔美觀。在石家莊上班的回到老家,找不到家門了,因為堆放在衚同口多年的果樹枝子垛看不到了;在辛集市區上班的回老家,走過了自家的衚同,原來搭建在衚同口多年的攤點不見了。

  “幫富口袋,更要幫富腦袋”

  一心想讓鄉親們富裕的雒永栓深知,“要想腰包鼓,光靠農業不行,得幫鄉親們辦廠”。為鼓勵村民辦企業,雒永栓發出了“有困難找我”的承諾。

  村民劉書行開辦了一家齒輪廠。2009年,他打算擴大再生産卻苦於籌不到資金,於是找到雒永栓。沒幾天,10萬元貸款交到了他手裏。一年後,他才得知這筆貸款竟是雒書記用自己的家産做抵押貸來的。

  如今,該廠從創業之初的兩台設備,發展到年産值600多萬元的規模型企業。劉書行感激地説:“沒有雒書記的幫助,就沒有自己的今天。”

  一家家民營企業先後在朗口村落地生根。截至2014年,全村個體民營企業有150家,村民的收入也隨著翻起了跟頭。2014年,朗口村每人平均收入1.1萬元,是雒永栓上任之初的5倍多。

  “讓鄉親們富口袋,更要富腦袋,有文化、有修養、懂技術。”這是雒永栓對村民的新期待。

  朗口村建起了農家書屋,購置了4000多冊圖書,建起了好人好事檔案,文明和諧、崇善向德。對此,華北油田第五採油廠的蔣偉彪深有感觸。

  朗口村是採油區,全村採油佔地補償戶有400多戶,但沒有一戶因為補償款和油田發生糾紛。去年,油廠新上一個鑽井,佔地20畝,涉及到20多戶,在雒永栓和村幹部的協調下,僅用一天半的時間鑽井就順利施工。“目前朗口村沒有發生過一起偷油、盜電等違法事件,我們油田人對雒書記非常敬佩。”

  南智邱鎮黨委書記黃興君説,“如今,朗口村在雒永栓的帶領下,幹群關係走上了良性迴圈軌道,幹部靠幹實事贏得了群眾信任,反過來,群眾的信任激發了幹部創業幹實事。朗口村發生的變化,也再一次證明了群眾喜歡幹實事的幹部,支援幹實事的幹部”。

  過去,村幹部在大喇叭裏嚷嚷半天,愣是沒人聽。現在,群眾“豎著耳朵聽”;昔日丟面子的“爛口村”,如今率先實現了24小時供水,孩子們在漂亮的三層教學樓上課;家家和睦,鄰里友善,全村多年沒有發生過刑事案件……

  村民富了,村貌美了。可雒永栓的生活仍停留在7年前的水準。患癌7年,除手術後的最初半年化療之外,他一直靠著每個月1000多塊錢的抗癌藥物支撐著。為專心照料他,妻子還放棄了工作。

  “我願意在有生之年,多辦點實事、好事來回報鄉親們。我們正在籌劃建立朗口村工業區,讓鄉親們生活更富裕。”雒永栓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