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扶貧:“輸血”更要“造血”

  • 發佈時間:2015-11-15 06:20:2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脫貧”“致富”,這是記者在青海調研時最常聽到的兩個詞。金融扶貧是農村扶貧開發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青海這樣一個特殊省份,金融扶貧被賦予了更厚重的含義。那麼,金融扶貧怎麼推進?扶貧後如何防止再次返貧?

  金融扶貧要“輸血”,更要“造血”,要生活性幫扶,更要生産性幫扶;要救濟性幫扶,更要資本性幫扶。具體來看,“輸血”的典型做法是增加信貸供給,“造血”則需從導致貧困的根源入手,綜合開展産業扶貧、就業扶貧、創業扶貧,從而真正激發其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從“輸血”的實踐看,目前青海銀監局已在全省開展“信貸補短”工程,每年在全省選取信貸投入最低的10個縣的10家銀行業機構,督促其制定信貸補短計劃,明確貸款承諾和責任,監管層則對其進行重點監測、定向考核,以逐年提升縣域信貸投放,引導資金回流。

  從“輸血”的未來看,仍存較大增長空間。在《商業銀行法》修訂前,存貸比作為法定監管指標的紅線是75%,即一級法人機構貸款與存款的比例不能超過75%。如果從機構內部看,由於信貸需求旺盛,不少銀行的沿海發達省分行存貸比達到90%以上也很常見。但反觀青海省,某行貴德縣支行上年末的存貸比僅為6.76%,有些支行存貸比甚至不到4%。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多樣,但經濟發展落後、有效信貸需求不足是主因。如果按照商業性金融“需求領先”的邏輯,需求不足的地方就應該繼續縮減信貸投放,但從普惠金融、脫貧致富的角度出發,則應以“供給領先”的邏輯來增加“輸血量”,特別是提升銀行機構供給、金融産品供給、信貸總量供給,以打破貧困地區金融資源長期低水準配置的均衡,激發市場活力,激活金融需求。值得欣喜的是,“供給領先”的戰略效果正在逐步顯現。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通過參與“信貸補短”工程,青海14家基層銀行試點機構已向縣域新增信貸投放9.19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從長遠看,“輸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造血”。那麼“造血”的可行性路徑又有哪些?

  扶貧開發的關鍵還是靠産業,重點要放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基本生産生活條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準、承接培育適宜産業上。

  具體來看,一方面可完善扶貧小額信貸政策,鼓勵銀行業機構創新發展扶貧小額信貸。例如,對沒有外出就業,有一定技能又有創業意願的貧困戶發放小額信貸貼息貸款,支援其外出創業脫貧,促進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是對於發展當地扶貧特色産業的貧困戶施行鼓勵政策,可提供免抵押、免擔保、財政貼息的扶貧小額信貸。另一方面,可從實際出發,啟動示範和帶動效應明顯的扶貧項目,加大對新型農牧場、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援,培育新型市場主體,創造本土就業機會。例如,菜籽油、牛羊肉、枸杞、冷水魚等特色農牧産業,藏醫、藏藥、藏毯、崑崙玉、堆繡、唐卡等特色旅遊文化産品産業均是青海貧困地區可做大做強的支柱産業。

  最後,金融扶貧還需特別注意“返貧”“貧困代際傳遞”問題。調研發現,在致貧的諸多因素中,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長是主因。因此,要把“智力扶貧”與“産業扶貧”“就業扶貧”結合起來,加強貧困人群特別是貧困人群子女的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提高其文化程度和就業創業能力,進而徹底扭轉貧困局面,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源。

  從實踐看,青海銀監局目前已在全省銀行業實施“創業助學普惠工程”,引導銀行業將支援和服務科教發展作為重要任務,加大對教育領域的信貸投入。今年6月末,青海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助學貸款餘額為5.37億元,同比增長11.39%。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