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前後

  • 發佈時間:2015-11-15 03:31:1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瞻後望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衛星1號”被送到了外層空間。這是人類第一次衝破重力的束縛,自由自在地探測宇宙空間。蘇聯的這一劃時代成就當即在西方世界引發了一場“衛星地震”,尤其是在美國人當中喚起了一種強烈而複雜的感受……。

  時間回溯到23年前。1934年2月的一天,77歲高齡的俄羅斯“宇航之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會見了一個“具有非常浪漫的激情並迷戀于飛行”的年輕人。他便是後來成為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之熱心倡導者和總設計師的米哈伊爾·吉洪拉沃夫。老人家在詢問了吉洪拉沃夫的有關情況後,為他的研究計劃擬定了一批重要的研究項目。吉洪拉沃夫由此確定了自己的目標:研製人造地球衛星。同年,他在一次會議上提出:用火箭把人造地球衛星發射到同溫層和宇宙空間去。

  由於戰爭的影響,吉洪拉沃夫沒能實施他的研究計劃。“二戰”結束後,他著手探究發展人造衛星的可能性。但是,他的研究和設想遭到了許多人(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學家)的嘲笑,他本人也被視為“怪人”。1948年6月的一天,一位將軍幾經他請求看了他的論文之後對他説:“我們不能用你的報告,因為沒有人能讀懂其中的內容,人們會埋怨我關心我們沒必要關心的事情的。”當天晚上,另一位軍官在聽吉洪拉沃夫宣讀完他的這篇論文後,轉身向將軍問道:“學院是不是沒什麼事可幹而決定轉向幻想領域了?”

  所幸,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也在場,這位著名的火箭專家力挺吉洪拉沃夫,終於説服了將軍。過後不久,科羅廖夫和吉洪拉沃夫共同草擬了一份文件,名為“人造地球衛星研究”,吉洪拉沃夫終於得以按照他的設想開展工作,並且很快就取得了一些進展。

  誰能想到,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蘇聯科學界仍有人對人造衛星的研究持反對態度。在一次由蘇聯科學院主席團組織的科學界民意測驗中,出現了這樣一種意見:“……本人對幻想毫無興趣……以我之見,這是幾十年之後的事情,我們的兒孫們會作出更準確的判斷……還是讓我們從學會在大氣層中飛行開始吧!”

  當然,這些“雜音”還不至對吉洪拉沃夫和他的衛星研究小組造成什麼干擾。蘇聯政府出於政治因素的考慮,對人造衛星項目也非常支援,所以吉洪拉沃夫他們一直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研製工作。1953年,他們證明多級火箭能把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這是蘇聯第一個在技術上可行的衛星發射方案。1956年1月30日,蘇聯政府正式做出了要在1957—1958年內研製出人造地球衛星的決定。

  與此同時,美國一些科學家也在研究發射人造衛星的可能性。而早此之前的幾年,蘭德公司的一些研究人員就對航太器和人造衛星作出了(事後看)十分準確的預言。如他們在1946年5月提交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提到:雖然未來變幻莫測,但有兩件事似乎是清楚的:其一,一顆攜帶適當儀器的衛星可望成為20世紀最為有效的工具之一;其二,美國在人造衛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將極大地喚起人們的想像力,能夠在世界範圍內産生不亞於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影響。

  該報告還有一段當時未能引起人們注意並思考,但後來卻令人頗感震撼的文字:“第一個在太空旅行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國家,將被公認為世界軍事和科學技術的領先者。形象地描述這種影響,人們可以想像,如果美國突然發現某個國家已經成功地發射了一顆衛星,他們將感到多麼的驚慌失措和羨慕啊。”

  10年過後,上面這段話還真的應驗了!

  美國由於重視不夠,加上將人造衛星計劃和洲際導彈計劃嚴格分開,大大影響了人造衛星的研製進度。當時,美國軍隊頂尖的火箭工程師們正在德國著名火箭專家韋納·馮·布勞恩的領導下加緊研製遠端彈道導彈。艾森豪威爾總統不願將核導彈發展方面的資源,用於支援那時認為顯然不太“實用”的火箭研究,所以他拒絕將布勞恩小組納入太空計劃。這樣,遲至1958年1月31日,“朱諾1號”運載火箭才將美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探險者號”送上軌道,方使美國成為第二個進入太空的國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