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一帶一路”智慧園區以聚智、聚新、聚金
- 發佈時間:2015-11-14 07: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主要是整合國內外存在的眾多“碎片化”的優質資源,讓政府、企業、智庫以及媒體在這裡聚智,為中國企業國際化“把脈”,並通過集體會診以及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讓市場與資本的力量得到最優質的聚合
■趙 磊 梁海明
日前公佈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中,提出須把創新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對此,筆者建議在“十三五”規劃框架下,結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的決議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要求,在條件成熟的産業園區、自貿區基礎上,創建“一帶一路”智慧園區,以此進一步推動創新産業的發展和企業的“走出去”、“走進去”和“走上去”戰略,聚智,聚新,聚金。
在聚智方面,地方政府應在“一帶一路”智慧園區內,提供扶持與便利化政策,吸納大量新型智庫以及國內外知名智庫前來進駐。
此舉一是可為地方政府發展提供眾多人才支援,秉持“不求所有,但有所用”的人才觀,以充分發揮中國人才紅利。在當今國際競爭的大格局中,人才的地位極其關鍵與微妙。而且,人才具有聯動效應,可協助吸引他的資源和資金流入,繼而充分加以整合,打造活躍的人才流、資金流。二是為地方欲“走出去”的企業提供智力支援和服務。
在聚新方面,地方政府在“一帶一路”智慧園區內除了繼續鼓勵原有的産業發展之外,可考慮扶持新項目特別是“輕資産項目”的發展,更多吸引諸如動漫影視、美食文化、中醫藥等相對比較“輕”的産業在智慧園區落地生根。然後,通過智慧園區資源整合,以及放寬投資準入,引進國內外創投基金投資與影視、美食、中醫藥等相關的産品,以進一步活絡相關産業在國內的發展經脈,及探索制定相關産業的標準化體系,在整合資源、轉化資源以及國際化、標準化方面發力,探索商業模式創新,進一步推動相關産業拓展全球市場,以此拉動中國“輕資産項目”走向國際市場,走進沿線國家老百姓的工作與生活之中。
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智慧園區內探索創新企業失敗後的善後機制和退場機制,以此完善“一帶一路”的容錯機制,健全政策體系。要打造中國城市以及中國企業落實“一帶一路”項目的案例庫,在知識與經驗上精敲細打,有利於減少商海的血腥博弈。
在聚金方面,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融資渠道少已成為大多數企業“走出去”的一個掣肘,銀行本身也面臨融資成本高、匯率波動頻繁等風險因素。面對兩難局面,條件成熟的地方政府,可在“一帶一路”智慧園區之內考慮金融創新,嘗試讓企業自身創新融資渠道。
並且,對於一些金融發達,在政策方面能“先行先試”的地方,可考慮在“一帶一路”智慧園區之內組建新型上市交易平臺。在該交易平臺的規則、制度和技術等設置上進行創新,採取當今國際上有利於創業企業上市的條款,一方面有助於吸引大批創新企業前往上市融資,從而有足夠資金擴大創新産業規劃和進行海外擴展。另一方面,該上市交易平臺也可創造條件,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前來上市,以此深化沿線各國商界同中國的金融交流和經濟聯繫,增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同中國進行充分的以及高水準的互聯互通。
簡言之,“一帶一路”智慧園區的提出,主要是整合國內外存在的眾多“碎片化”的優質資源,讓政府、企業、智庫以及媒體能夠在這裡聚智,為中國企業國際化“把脈”,並通過集體會診以及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讓市場與資本的力量得到最優質的聚合。
“一帶一路”智慧園區的建立,對於構建開放型經濟以及促進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一園區的建立完全符合“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創新、協調和共用的發展理念,不但可以促進産業園區轉型升級,推動高水準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還可推進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是“十三五”規劃背景之下,促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向前的一個創新性、可操作的思路。
(作者簡介:趙磊,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一帶一路百人論壇專家委員會委員;梁海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香港經濟學者,一帶一路百人論壇專家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