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V觀經濟】馬雲:將幫助美國中小企業進軍中國市場

  • 發佈時間:2015-11-13 14: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V觀經濟】是中國經濟網推出的一檔評論摘要類欄目,小編每日為你編發名人大V最新、最精彩的經濟觀點和言論,讓你跟著大咖看熱點、觀經濟。本篇為第101期。

  【網際網路】

  馬雲:阿里巴巴將助美國中小企業進軍中國市場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作為擴張計劃的組成部分,阿里巴巴將對美國的初創企業進行投資,並幫助它們進軍中國市場。他打算將美國中小企業的産品介紹給亞洲的消費者,因為當地對有特色和高品質的産品需求旺盛。阿里巴巴的目標是通過自己的物流、支付及雲計算等服務,幫助美國的企業發展成為像亞馬遜這樣的電商,他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樓市】

  高盛王逸:戶籍改革有助中國樓市復蘇

  高盛房地産投資研究部主管王逸12日在某峰會上表示,過去十幾年,人口遷移和人口結構一直是推動中國房地産市場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其中前者的影響因素甚至佔到了70%。隨著戶籍改革和城鎮化的推進,房地産市場將逐漸復蘇。目前看來,曾在2014年經歷房價最大降幅的“一線城市”,以及“其他二線及大型三線城市”均實現了最強勁的交易量復蘇。他還表示,到2016年年中,中國內地的房地産政策會偏向寬鬆,這應該也會支援房價持續復蘇。

  【減稅】

  周天勇:調控經濟要靠減稅而不是刺激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12日發表文章稱,西方有一個供給學派,它提出要減稅,減稅擴大生産、刺激創業、發展小微企業、增加製造業的利潤、增加就業、增加收入。鼓勵創業,中小老闆就多,中等收入者就增加;增加就業,有工資收入的人就增加。增加收入就能刺激消費,而且增加消費還有連帶作用:一是調整投資和消費的結構,二是提高勞動和居民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在他看來,中國最適宜的還是供給學派的思路,就是減稅。

  【環境】

  任志強:“先發展、後治理”不是唯一路子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任志強近日在出席某活動時發表演講稱,我們國家在促進經濟發展的階段,只注重低層的經濟發展,不斷向大自然索取,形成了“先發展、後治理”的習慣。“許多管理者、地方的領導都在強調,先要發展,填飽肚子,然後等能力的時候再進行環境治理。這也許是許多發展中國家曾經走過的道路,但不是發展過程當中唯一一條道路。”他表示,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推動低碳迴圈經濟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出臺一系列的法律來約束對自然的傷害、對環境的破壞。所有人都應該認識到人與環境應和諧共生,而非大肆的掠奪。

  往期回顧:

  【V觀經濟】李稻葵:明年房地産將出現新一輪變遷

  瀏覽大V經濟觀點、點評留言請移步【V觀經濟】

  更多內容請點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