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IPO重啟 是喜還是憂?

  • 發佈時間:2015-11-13 01:31:1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家觀點

  11月6日,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先恢復前期暫緩發行的28家已繳款的企業的發行,並考慮年底前重啟IPO。同時改革新股發行體制,取消新股申購預繳款制度。業內人士稱,這意味著因A股巨幅波動而暫停了4個月之久的IPO終於得以恢復,而發行制度的改變將減緩打新的“流動性虹吸效應”,新股無風險高回報將成過去時。

   有助實體經濟發展和産業升級

  證監會決定,在IPO暫停前已獲得發行批文並完成預繳款的10家企業,將作為第一批重啟發行,發行時間約在兩周以後;18家已獲批文未完成繳款的企業,擬在12月分兩批完成發行。

  IPO暫停是7月股市巨幅波動背景下的臨時措施,有序恢復也是預料之中。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只有恢復市場的融資功能,才能解決實體經濟發展和産業升級中的一些根本問題,只有重啟IPO才能讓當前流動性過剩卻資産配置荒的局面有所改善,投資者能獲得更多選擇。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認為,IPO重啟有助於促進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良性互動,有助於推進註冊制改革和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更加規範法治的資本市場將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承擔歷史性使命。

  博時基金認為,從時點來看,A股經歷了三季度的巨幅波動、清理配資、嚴查市場操縱,目前已經逐漸企穩且恢復了正常機制。

  新政策取消預繳申購資金

  新股發行制度對承銷制度有較大改革。取消現行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改為確定配售數量後再進行繳款;公開發行2000萬股以下的,取消詢價環節,由發行人、主承銷商協商定價。

  華泰證券分析師張晶表示,之前IPO集中發行的弊端就是每逢新股發行時,大量的資金因為參加打新而被鎖定,從而導致二級市場流動性不足,股市因此出現不必要的震蕩。所以需要改革新股發行時打新資金凍結問題,避免打新抽走市場流動性,以減緩新股發行給市場帶來的衝擊。

  2015年已發行的新股中簽率通常不足1%,即意味著打新凍結資金超過了實際申購規模100倍。雖然預繳款有利於控制風險,但資金利用效率極低。這次取消新股申購預先繳款,除了減少打新帶來的舊股賣壓,也將解決鉅額打新資金凍結對於貨幣市場的擾動。

  另外,現行的發行制度規定了新股定價的估值上限,新股發行價格通常顯著低於市場價格,存在制度套利空間,使得打新收益成為實際意義上的無風險利率。上半年股票市場持續上漲,新股回報率一度超過500%。

  博時基金認為,在取消預繳申購資金後,與上半年相比,打新資金的利用效率將顯著提高,新股中簽率將進一步下降;同時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新股持有期收益率也將有所降低。

  “小盤股取消詢價,改為由發行人和仲介定價,也意味著小盤股IPO被低估程度可能將大幅減弱,打新的一二級套利收益下滑,打新很可能不再是無風險事件,需承擔跌破發行價的風險。”國泰君安分析師徐寒飛判斷。

  制度設計考慮多重因素

  業內人士普遍表示,重啟IPO無需過度反應。首先,重啟IPO的具體時間可能會是在年底以前而非現在;其次,小規模的IPO對於資金面並無顯著影響,今年的28家企業中小盤股居多,融資壓力不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啟IPO取消申購預先繳款卻仍保持市值配售制度,意味著持有股票擁有打新的權利,卻無打新成本。這也增強了投資者持有股票動力,滿倉打新成為可能。

  在一部分市場人士看來,“國家隊”所持股份是當前A股市場“主力軍”,市值配售制度意味著將有更多“國家隊”的增量資金入市。繼全國社保基金與企業年金後,養老保險基金也即將登陸A股,新制度在為資本市場帶來長期投資資金而平抑市場波動的同時,也將實現養老金的保值增值。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為,短期來看投資者對於IPO重啟的影響看法可能有分歧,但總體來看不會影響投資者信心,不會影響此輪行情趨勢。

  IPO重啟對實體經濟的意義大於股市

   □ 栗施路

  11月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宣佈新股發行將重啟,並進一步改善新股發行制度。

  根據鄧舸發言內容,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全部落實前,證監會決定先按現行制度恢復暫緩發行的28家公司IPO。同時,證監會將恢復IPO審核會議,合理安排IPO審核進度。

  相信許多有股市投資意願的民眾十分關心重啟IPO之後股市的漲跌。從實證分析的角度而言,暫停IPO的時長與重啟後的指數漲跌具有相關性。

  比如,第六次暫停IPO長達一年時間,第八次暫停IPO長達14個月,之後的股市從長期看都出現了大牛市行情;而歷史上少於6個月的第一次、第二次、第四次、第五次IPO暫停均未出現股市大幅上漲,頂多是短暫的反彈。

  這次IPO暫停從今年7月開始持續4個月,是A股第九次暫停IPO。以前每次IPO暫停都是在股市下跌之時為了防止負面因素進一步惡化而實施的舉措,因為股市的負面情緒比同等正面情緒更加容易蔓延。

  今年股市下跌的原因不止是新股資金的問題,更多的是內幕交易、場外配資等一系列違規操作的遺留問題。如果僅用IPO暫停來休養生息恐怕收效甚微,因為這不再是資金在新舊股票之間的流動問題。在重啟IPO的同時,新股發行制度中的打新資金等流程也應一併進行改革。

  另外,之所以用“暫停”這個詞,就是因為IPO是正常股市的必要組成部分,終究是要被恢復的,只是時間點上的問題,風險管控上也需要多加斟酌。

  證監會此次重啟IPO與完善新股發行制度的決定,在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方面都是大勢所趨,也是對之前暫停IPO的一種修正。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證監會的表態並不是單純重啟IPO那麼簡單,更是一次對新股發行制度的重塑。因此,我們就不能只用重啟IPO去單純分析之後短期內對股市的影響,而是聚焦于中長期股市的指數趨勢變化。例如取消新股申購預繳款制度,縮短髮行週期等舉措會有效抑制鉅資炒新現象。

  在暫停IPO之前,打新資金對市場的短時“抽血”就曾飽受詬病,比如今年6月份一次凍結資金就達到5.7萬億元,而實際新股發行申購的額度只有400多億元。

  本輪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在打新資金方面就解決了資本市場資金使用效率的問題,也有助於打擊此前配資猖獗的問題,有助於遏制市場亂象。健康的IPO機制能引導理性的股市資金,證監會這一舉措顯然有利於資本市場長期向好。

  從宏觀經濟的背景看,IPO重啟意味著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援有了重新開放的通道,此舉能真正起到穩定實體經濟、降低資金杠桿率的作用。這一點對實體産業的意義要遠遠大於重啟IPO對股市本身的影響。

  從企業的角度看,股債本來就是融資的雙通道,資産配置的兩個大頭。IPO重啟對債市嚴重衝擊的言論不可聽信,因為從中長期看來,打新資金的釋放實際上在股債資産配置上對債市有買入利好,而這一預期會影響到短期債市操作。

  券商股與券商影子股受益是毋庸置疑的。儘管此前歷史數據顯示IPO重啟對上證指數的影響偏負面,但此次可能比較偏中性。

  其中,新措施出臺導致的中長期利好預期,將會在短期內抵消部分負面效應。(作者為中國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成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