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栗子飄香時節的甘甜與苦澀

  • 發佈時間:2015-11-12 03:29:30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吳衛群

  “桂花開乍,見滿市栗蓬,饞眼先詫。爭説新穰試嚼,味含龍麝。”在桂花飄香的季節,幸福于上海人來説,就是買一包溫熱的糖炒栗子,然後一粒粒剝開,送入口中,品咂香甜。

  這是栗子飄香的時節。

  循著糖炒栗子的香味,記者走進了上海新長髮栗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家忠的辦公室。

  面前的郭家忠外表清瘦,頭頂一頂皮帽子,一支支地抽煙。如果不是他遞來的名片上印有董事長的頭銜,記者怎麼也不會把他與圓鼓鼓、甜蜜蜜、香噴噴的糖炒栗子聯繫在一起。

  可就是這位看上去一點不像吃“開口飯”的人,自1982年起,整整與糖炒栗子打了33年的交道。

  “老字號”被連根拔起

  1982年,郭家忠從部隊復員來到新長髮,“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炒栗子,一直幹了兩年”。

  彼時的新長髮,剛滿50歲。1931年,滬上錢富生夫婦在北京路上開了一家“新發興果品店”,後易名“新長髮”,1935年重新開張,推出特色産品桂花糖炒栗子。幾年後,獨生女婚嫁,老兩口替女兒、女婿選址成都北路、延安中路口辟設“新長髮”分店,生意則交女婿打理。

  當時,成都北路口有一家“新元昌”水果店,與“新長髮”分店毗鄰,“新長髮”分店靠著桂花糖炒栗子,非但競爭過了“新元昌”,生意甚至還超過丈人丈母娘的北京路總店。那時候附近的光華大戲院、九星戲院、金門大戲院、巴黎大戲院、國泰電影院以及舞廳等娛樂場所,每每秋冬季節,都會涌出不少人來新長髮購買栗子。

  “其實我們是個早就要消失的老字號”,儘管有著“輝煌歷史”,郭家忠卻這樣説道。

  1956年公私合營,新長髮合併了“新元昌”,這個作坊式門店生意一直位居同行前列。上世紀80年代,新長髮同西藏路的豐實、陜西路的公泰三足鼎立,還被並稱作上海糖炒栗子“三朵金花”。但是,自1995年新長髮從發跡地——成都北路老店撤出後,新長髮就開始一蹶不振。先是為南北高架建設讓路,搬遷到了石門二路209號;2000年,為建設靜安“雙高區”,公司又從石門二路搬遷到目前的威海路延安中路。

  “老字號離開老土地,就沒了根,就像戰爭年代部隊沒了根據地。”軍人出身的郭家忠説道,“我們沒有了門面之後,只能走開專櫃進各大食品店的路子。但因糖炒栗子是季節性商品,做幾個月便要撤櫃。好地段的那些食品商店都是朝南坐,我們不知要看多少臉色……”

  專櫃租金不斷上漲,季節性用工成本又比一般用工成本高出不少,2003年,新長髮迎來歷史上最大一次虧損,虧損金額200萬元。“那時的200萬元相當於現在的2000萬元吧。”郭家忠苦笑。

  班子開會,經過一番艱苦的“討價還價”,最終決定,在一線工人工資待遇不變的情況下,8名班子成員暫時先降薪至每月500元。

  兩個月後,原總經理提出辭職,三個月後,原黨支部書記和兩名副總提出辭職,一年後,8名班子成員只剩下包括郭家忠在內的3個人。此時,公司經營情況還是沒有根本好轉,郭家忠主動提出:另兩名班子成員也可以離開了,他還承諾:由於企業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因此可“享受”比前幾位主動離職的人高一點的解散費。孰料現任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李士良拒絕道,“我不會走,我們討飯也要討在一起”。

  另一位沒有走的班子成員,後來被提拔為總經理。“三駕馬車”從2003年一直到現在,又炒了12年糖炒栗子。

  “遊擊隊”有了根據地

  通過節約成本控制費用,隨後幾年,新長髮雖然沒有馬上消失,但説它掙紮在“死亡線”上並不為過,君不見上海多少“老字號”,自從被從老土地上連根拔起,從主要馬路,移到支馬路;從支馬路,又移到社區小馬路,直至無聲無息消失,這樣的案例太多。

  在蟄伏的幾年裏,郭家忠領悟道:季節性商品做一季吃三季,糖炒栗子再紅火的生意也經不起這樣的“吃法”,“必須有其他東西來養”。於是,依託金字招牌和糖炒栗子這一主打産品,新長髮引進本市其他老字號品牌,開設食品連鎖店組團出擊。

  2009年7月,首個新長髮食品店打算選址烏魯木齊中路華山路口,孰料一年租金開口就要100多萬元。郭家忠請來幾位滬上知名食品店老總一起論證,結果,他們都不看好小小栗子能有大能耐,預估一年最多能實現300萬元銷售額。郭家忠卻認為該店附近就是華山醫院,人流不斷,卻沒有上規模的超市和食品店,生意應該不會差。

  他把國際飯店的蝴蝶酥、萬有全的腌臘、西區老大房的食品引進門店,結果來買糖炒栗子的食客,順帶也買其他名特産,糖炒栗子下市季,商店依然有生意。一年下來,營業額達到1370萬元,第二年,他們又增加了煙、酒商品,銷售額達到了2000萬元。

  如法炮製。2010年10月,選址于靜安區中心醫院附近西康路上的第二家連鎖店開張,一年下來營業額達到700萬元;2013年11月,靜安寺九百世紀食品商城原“快樂檸檬”鋪位,改由新長髮入駐,僅12平方米營業面積,年營業額達到300萬元,“這兩天,每天銷出糖炒栗子1300斤”。

  2014年6月,新長髮又把選址瞄準上海電視臺的對面,雖説這一地段是南京西路商圈有名的“商業百慕大”,且已經空鋪了三年,但郭家忠就是看上了它:“我就是不賺錢也要拿下,因為佔據上海電視臺對面的地理位置,等於在做不花錢的廣告。”一年下來,這家店營業額做到了888萬元,明年預計可以達到1000萬元。

  “有了這四家食品店,消費者看我們的品牌,不再是借在人家店裏一個三尺小櫃檯了。”郭家忠説。他認為,這些根據地是老字號未來發展的基礎。

  這裡也是一片紅海

  如今的上海灘,小小糖炒栗子的競爭已然一片紅海。

  糖炒栗子“軍團”大致分四類,第一類是好好、祥祥等平價栗子,它們今年的售價一般為每500克13.8元。位於康定路江寧路口的祥祥栗子號稱每年都能賣掉2噸,全上海沒有幾家。北海寧路、吳淞路口的好好栗子,攤位前常排起長隊,甚至一路蜿蜒到63路公交車站。

  第二類是新長髮這樣的老字號,價格每500克24.8元,雖比13.8元貴很多,可因為是老牌子,還是受到資深吃貨們的“擁躉”。

  第三類是專走高端路線的萬來甘栗等,它不惜支付高昂租金,熱衷於在國金中心、日月光等“高大上”地段佔一席之地,價格要賣到35元一袋。包裝是可以紮緊繩子收口的紅袋子,還附贈剝栗器。

  第四類索性走包裝食品路線,把栗子肉製成真空包裝,進入超市、大賣場以及網購平臺。不過,和熱乎乎剛出爐的糖炒栗子相比,這樣的産品給人的享受似乎要降了一等級,人們買去後很多時候是用於烹調菜肴。

  新長髮之前一心一意地賣著它每500克24.8元的栗子品種。“中國板栗有南栗和北栗之分,南栗個頭大,比較粉,北栗個頭小,比較糯;南栗價格便宜,北栗價格貴。”為了主打的北栗,郭家忠曾經有騎著自行車在河北産地尋找原料的故事,通過反覆比較,新長髮敲定了河北遷西地區。為避免“李鬼”混入,他要求收購站為每一位簽約種植戶建立檔案,登記上身份證號碼和每家承包板栗樹的年産量,一旦發現交投來的板栗數量遠遠超過承包田的總産量,就要被列入“黑名單”。

  直到最近,新長髮才開始不一味回避“13.8元”的這一平價糖炒栗子市場。今年開始,來自安徽舒城的“南栗”在新長髮九百世紀食品城店開賣。郭家忠稱,舒城栗子個頭要比遷西栗子大近二分之一,炒熱後的口感粉且香,經過返糖後,甜度也足夠,“當然也有缺點,就是冷掉以後就不好吃,變得比較硬,最好趁熱吃。”

  新長髮發起絕地反攻,但是其選擇的道路是否能真正走通,現在還無法下定論,得打個問號。

  紅海畢竟是紅海。記者注意到,新長髮的食品連鎖店核心競爭力並不集中。在這些店裏,新長髮能掌控的僅僅是自己的糖炒栗子,而其他老字號食品的供應品種、供應量和毛利率,並不掌控,這樣的業態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所複製,一旦對方有更大的資本投入,新長髮食品店是可以被完全覆蓋的。

  同時,在當今形勢下,網購正在衝擊傳統的商業格局,房租及勞動力成本也處於不斷上漲的通道,這意味著實體店同前10年、20年相比,風險已經越來越大,新長髮食品店賣的畢竟是食品,一旦房租和勞動力這些剛性成本上漲到企業無法承受的程度,經營風險就會凸顯。

  這一切是否也意味著,做傳統季節性單一産品,真的無法成就一個品牌的可持續發展?有專家直言,如果把單一産品擴大到一個門類,問題解決起來似乎要容易一些。

  比如新長髮何不把努力方向由“栗子大王”向“堅果炒貨大王”轉型?近年來,進口類堅果的顧客群體逐漸提升,雖説堅果炒貨類市場也同樣是紅海,然而進口類堅果價格高、消費層次高,如碧根果、夏威夷果等,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眼下正是品質穩定、信譽度高的“老字號”品牌切入的好時機。轉型做精品堅果炒貨,不僅可以在零售前端讓一家企業四季運轉,也能夠讓廠房、機器、冷庫設備四季運轉,真正起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作用。

  栗子飄香,在桂花開放之季,也應該可以在其他時節。

  記者手記

  一個註定做不大的行業?

  ■本報記者 吳衛群

  糖炒栗子雖小,但它映射出的卻是傳統食品行業共通的話題。所以,有必要對這一行業議一議,評一評。

  對於該行業來説,轉型是必由之路。但對於怎麼轉、向哪轉,行業思路似乎並不清晰,許多觀念還顯得落後。

  説穿了,糖炒栗子行業應該是堅果炒貨行業的一個細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堅果炒貨行業規模企業(年産值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近千家,主營收入超過1000億元,小小糖炒栗子,實在是行業大類中一名“小阿弟”,而新長髮即便號稱“栗子大王”,在整個行業當中,也不過九牛一毛。

  糖炒栗子註定做不大?有人羅列出三條理由。

  一是糖炒栗子季節性強,“做一季,休三季”。如果你是一家夫妻老婆、前店後工場的小店,問題還不大,但如果上了一定規模,有廠房機器等硬體設備和人員投入,那就無法依賴“做一季,休三季”了。因為閒下來的三季中,房租要付、折舊要提,工資也要發,這也就是為何新長髮在上世紀90年代末,當專櫃發展到一定數量,並投資若干個中心工場開展配送之後,會出現200萬元巨虧的原因所在。

  二是大多數消費者認可的糖炒栗子“吃法”,還是熱炒著吃,這意味著能有效縮減企業人員、房租成本的現代生産、物流技術,以及目前不少商家幹得越來越歡的網購,在現炒現賣的糖炒栗子面前幫不上大忙。類似的“吃法”還有鮮肉月餅,儘管中秋前後鮮肉月餅排隊成為一道風景線,但是,整個食品行業是鮮有靠單一鮮肉月餅做成大企業的。

  三是糖炒栗子行業的産品同質化。儘管新長髮強調“南栗”與“北栗”的區別,因此,價格敢賣到比主要競爭對手貴近一半,但説到底,糖炒栗子行業的中、高、低端産品價格差異仍然較小。在現有思維下,從糖炒栗子的加工過程看,無論加進多少桂花與蜂蜜,也不過是一個從生栗子到熟栗子的簡單變化。一塊牛皮變成一隻大牌包包,可以溢價幾千倍,而糖炒栗子似乎很難。

  不過,記者細推之下,感覺糖炒栗子這個行當還是“有戲可唱”。

  日本提供了很好的例證。日本休閒食品不僅精工製作,而且還會以文學、歷史典故或自然風景為所做的精美食品起名。外觀更是講究。比如把食品做成栩栩如生的花草、動物,如同藝術作品一樣,讓人捨不得吃。其包裝更是有多種規格。賞心悅目的休閒食品既可口美味,又可作為年節送禮之物,更是日常招待客人的必備。

  休閒食品做到了如此精緻的地步,那就不會只風光一季。借鑒他人經驗,上海人吃起來停不下來的糖炒栗子,是不是也可以打造成名産?比如在包裝、規格上,就可以進行轉型變化。糖炒栗子難道只能是紙袋包裝?其實完全可以有小包裝、精品禮盒,等等。還可以是開著口一剝就能滾出圓潤栗肉的可人模樣。

  把栗子産業做大,當然也需要加快研發現炒現賣糖炒栗子的保溫辦法。哈根達斯賣冰淇淋、超市大賣場賣冷凍食品,都會奉送一個冰包,就連大閘蟹行業,也想出了隨箱附送兩瓶冰凍礦泉水的辦法,從而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冷鏈配送難題。據記者所知,目前鮮肉月餅行業都在大力宣傳用微波爐加熱、用家用烤箱烤,可以實現與現做現賣一樣的“吃口”,糖炒栗子行業又何苦一味強調“只有門店現場大爐子炒出來的糖炒栗子才是最好吃的”這一理念呢?恐怕這只不過是賺了一時吆喝,賠了長期買賣的短視之舉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