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即使高效配送,馬雲仍擔憂物流

  • 發佈時間:2015-11-12 03:29:26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 任翀)截至昨天24時,2015天貓“雙11”交易額達到912.17億元。主要電商企業共産生了4.6億個物流訂單。阿里巴巴再次刷新了單一電商平臺單天交易的世界紀錄,中國的“雙11”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網購盛事。

  昨夜今晨,關於“雙11”,最熱鬧的就是各種數據:各大電商平臺的成交金額、支付渠道的單秒處理數量、物流公司的配送效率……可這些數據真經得起推敲嗎?

  交易數據披露有訣竅

  從各家電商給出的數據看,今年“雙11”,不僅綜合電商平臺熱鬧非凡,專類電商的成績也不錯。但細看相關數據,發現不同電商平臺的披露方式大不相同。其中,天貓最受關注的是成交額,不僅遠超去年成交總量,還超過去年全國社會銷售單日零售額。京東披露的是訂單數量。還有些電商平臺披露的是交易額增幅、訂單增幅或具體品類交易情況。

  業內人士透露,這是因為各家電商都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傳遞給市場。由於幾家大型電商都是上市公司,其披露的相關數據都要受第三方機構審計,很難造假。但為了讓投資人看到業績,電商平臺也會從各種數據中選擇最有利的部分。

  包裹量得消化兩三周

  今年,不少電商平臺和物流公司都宣稱“雙11”配送效率高,甚至説消費者下單後半個小時內,物流公司已把商品送到消費者家門口。記者粗粗查閱了一下,幾乎所有平臺今年“第一單”完成配送的時間都在11月11日淩晨1時之前。

  物流仍是“雙11”過後的最大問題。僅天貓平臺8小時的包裹數量就超過2億個,連馬雲都表示“最擔憂物流”。據了解,今年“雙11”訂單最晚的發貨時間要在11月24日左右。雖然延長髮貨時間能從一定程度緩解物流配送壓力,但數億個包裹總量可能至少需要兩三周才能消化。

  專業數據該誰説了算

  在“雙11”的各類數據中,也有一些是消費者看不懂,但相關企業津津樂道的。例如,支付寶稱其處理支付的峰值已從七年前的每秒200筆提升到8.59萬筆,超過Visa公佈的實驗室測試數據每秒5.6萬筆。這些專業數據都是企業自己公佈的,沒有第三方機構核實。而消費者的體驗比數據更能説明問題。白領沈小姐在11日淩晨登錄手機天貓搶購時,出現類似“系統繁忙,請稍候”的提示,從購物車到支付環節要反覆刷屏,“我不知道是天貓的問題,還是支付寶的問題。”

  網際網路分析師唐洶認為,相關企業可以把“雙11”數據作為展示業務能力的依據,在此之前,應先解決技術問題,提升消費體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