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未來五年 啃好這七塊“硬骨頭”最關鍵!

  • 發佈時間:2015-11-10 15:30: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力度廣度前所未有。

  這是深水區,也是攻堅期。“十三五”期間,改革每前進一步都是啃硬骨頭,都要涉及利益格局調整、突破利益藩籬。創新驅動、收入分配、戶籍改革……一系列關鍵詞,既承載著億萬百姓的期盼,也彰顯著黨和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

  創新驅動:“創新帆”借“改革風”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創新源泉存在於群眾之中。中國人有聰明才智,關鍵是以“改革風”鼓“創新帆”。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繼續大力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簡政放權,把相關改革頂層設計與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統籌考慮。

  激發市場活力,改革紅利將提升創新發展效力。科技部部長萬鋼説,“十三五”時期有很多重點任務,包括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增強創新驅動源頭供給;改革人才集聚發展機制,形成創新型人才隊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創新治理能力;完善市場競爭秩序,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動力;融入全球創新網路,統籌國內外兩種創新資源等。

  “創新驅動需要以改革之力來讓創新要素匯聚,最根本的是通過市場力量來推動。”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説。

  收入分配:誰也不會掉隊

  勞動光榮,勞動能致富。從腦力勞動者到體力勞動者,腰包鼓起來是社會發展硬指標。

  2013年,國內首片大面積石墨烯薄膜誕生,全球首批量産石墨烯手機發佈。重慶墨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中科院重慶研究院以智慧財産權入股,擁有25%股權,其中一半用於核心研發團隊股權激勵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重心應放在消除收入分配不公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實説,完善生産要素市場是解決收入分配製度最有效的制度因素。

  低收入勞動者也不會掉隊。“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並按貢獻分配的機制。實行有利於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

  戶籍改革:變差距為動能

  “就業在城市,戶籍在農村;勞力在城市,家屬在農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農村”——“半城鎮化”現象有望改變。

  “十三五”期間,將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並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一紙戶籍,承載2億多農民工在城裏享受同等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的夢想。戶籍鴻溝消失,將打破不同地區戶籍壁壘條塊壁分割,促進統一大市場出現。

  物理學上,高低差距,蘊藏著勢能。變勢能為動能,關鍵是改革。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表示,戶籍改革推進,農民工變市民,改革紅利充分釋放。“比較完整的戶籍改革能使中國未來潛在增長率提高1到2個百分點甚至更多。”

  羊毛的故事:財稅改革“破冰”

  “羊毛出在羊身上。”財政收入來自百姓,必須用於造福百姓。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就是要進一步解決好“錢怎麼分”“錢為誰花”的問題。

  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實施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體制……預算改革將進一步解決“錢為誰花”問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考慮稅種屬性,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地方稅體系建設將破解“錢從哪來”問題。

  建立事權和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財稅改革最難啃的“硬骨頭”將破題,凸顯中央在破解“錢怎麼分”難題上的改革決心。

  金融改革:為經濟舒血活絡

  “這是今年第5次降息,希望融資成本明顯降下來,銀行不要動不動‘抽貸’‘惜貸’,讓中小企業釋放活力。”江蘇一家小企業主説。

  唇亡齒寒。企業過不好,銀行不好過。金融不是卡拉OK,而是支撐經濟發展血脈。如何打通流向實體經濟的栓塞,是金融改革重點。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發展普惠金融,著力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推進匯率和利率市場化,提高金融機構管理水準和服務品質,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十三五”金融改革面臨不小困難,但狹路相逢勇者勝。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符合創新需求的金融服務,值得期待。

  第二次浪潮:國企改革“再造自我”

  今年9月以來,新一輪國企改革序幕拉開。10月,多省份制定細化方案。國企改革政策進入密集發佈期。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健全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機制,推進國有資本佈局戰略性調整,引導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更好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國企改革就是要釋放活力。沿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線,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企決策機制、增加市場化選聘比例,能為國企改革注入新風。

  詩意棲居:住房公共服務城鄉一體

  “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未提及房地産調控,房産相關內容篇幅大幅縮減。這引起不少業內人士注意。

  建議提出,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援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

  中國房地産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認為,住房制度改革意義更加寬泛,包括金融政策、稅收、土地制度等長效機制。

  農民宅基地使用權、城鄉危房改造力度,這意味著城鄉更均等的住房公共服務保障。從城市到鄉村,勞者有其居、居者樂其屋格局將在改革中逐步出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