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 發佈時間:2015-11-10 19:25:4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武漢11月10日電(記者李勁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將創新排在首位,並從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構建産業新體系、構建發展新體制等多個方面進行部署,這必將推動創新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風尚,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源泉。人民群眾豐富的生産生活實踐,為創新提供了豐厚沃土。長沙一名小學生基於對水果的喜愛,發明瞭能夠均勻切出水果蔬菜的“雪花刀”。“工人發明家”包起帆當碼頭工人時,借鑒黃沙石頭可用抓鬥,設計出木材抓鬥來替代人工,成倍提高了木材裝卸效率。浙江金華基層幹部將傳統的垃圾分類,由“可回收”“不可回收”改為“會爛”“不會爛”兩類,破解了當地農民的垃圾分類難題。這些來源於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新嘗試、新探索,都是群眾聰明才智的體現。

  大眾創新,人人可為。結合工作、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從技術、工具、流程、制度等諸多方面調整完善,都可能促成創新成果的誕生,甚至可能孕育新的産業。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鼓勵萬眾創新,並以廣大群眾的創新為基石,才能建成科技強國大廈。很多中小企業也非常重視員工的創新建議,來形成獨特的工藝,借此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創新不僅限于科技領域,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甚至創意構想等,都屬創新範疇。

  鼓勵人人參與,亟需制度保障和激勵跟進。要進一完善智慧財産權保護制度,創新成果轉化體系。作為企業,要讓創新激勵機制更加完善,搭建適合創新的舞臺,鼓勵員工立足崗位,堅持問題導向多出計謀。只有發動大眾積極廣泛參與,才能培育出眾多創新成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