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王太元:戶籍改革要優先完成已進城人口的市民化進程

  • 發佈時間:2015-11-02 08:44:2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距離國務院2014年7月30日正式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先後有20多個省區市出臺了本地區的戶籍改革相關決定,尚未出臺的地區大多也會在近期出臺。作為北京等地戶籍政策制定的參與者,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教授王太元,對戶籍改革工作難度之大、任務之重深有體會。在他看來,戶籍改革的最大阻力,就聚集在相關各方的利益調整方面,並且日益集中到“錢”所代表的經濟利益調整上。

  一些地方戶籍改革還是慣性思維而非改革思維

  中國青年報:您怎麼評價各個地區出臺的戶籍改革相關決定?

  王太元: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逐項制定“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以整體深化改革,力度之大、步驟之快超過以往。因此才有了大多數省區市都出臺相關規定,積極穩妥推進戶籍改革的現有局面。各地已經出臺的戶改政策,在全面貫徹國務院意見精神,服從全國深改大局的同時,也都注意針對本地實際,在整體上推動了本區域的戶籍改革。

  但據我個人觀察,這些決定還存在不少問題。例如,一些地區動作較慢,儘管各有特殊情況、具體困難,要在2020年左右,全面完成深改、建成小康社會,戶籍改革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舉措,已經必須抓緊再抓緊了。又如,一些地方搞的是“本地做法+中央要求”的拼盤,系統性、整體性、創新性還有待提升。再如,各地較為重視“遷移政策調整”,而容易忽視“改革人口管理”等任務,忽視對戶籍改革的領導指導和組織保障、社會保障等,從而使本地戶籍改革缺乏科學導向與組織保障。

  中國青年報:您也參與了北京等地戶籍政策的制定,在您看來,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王太元:有多種原因。先説客觀方面。一方面,中央“深改”決定以及逐項落實任務的政策性文件,系統性、協調性、嚴密性很高,地方政府相應配套的難度也就很大;另一方面,各地情況差別巨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調查研究、分析論證、制度設計乃至準確表述、科學解讀等任務繁重,一些工作很難如期完成。比如説北京,它所依據的市情、面臨的壓力以及對它的預期,都是全國其他地方不可比擬的,甚至國務院文件也未必能全面涵蓋,就需要北京市自己去全面調研、主動創新,因此,北京戶籍改革制度的出臺,略微慢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主觀原因。首先是被動應對,缺乏戰略前瞻性和和全局統籌能力,忙忙碌碌確實辛苦,但缺乏效率、效能,更難顯現效益。第二是慣性思維而非改革思維,喜歡因陋就簡卻不願創新,例如一些省市的戶籍改革決定,篇幅不小,創新點卻不多,甚至把應當廢止或修改的陳舊條文,直接複製到將要出臺的改革意見中。第三是頂層設計、過程管控不力,領導意圖不斷變換,工作方案反覆折騰,低效勞動甚至無用功做了不少,結果可想而知。

  戶籍改革尤其是居住證制度所需投入的資金不可節省

  中國青年報:自國務院2014年7月30日正式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回望這一年多,您感覺戶籍制度改革面臨的阻力都有哪些?

  王太元:所有改革,本質上説都是利益調整。戶籍改革所面臨的阻力,也主要聚集在相關各方的利益調整方面。以前所探問的“錢從哪來,人向哪去,事如何辦”三大難題,日益集中到“錢”所代表的經濟利益調整上。

  首先,為新增人口創造就業機會的錢從哪來?儘管政府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儘管穩定非戶籍人口就業對促增長、保穩定具有重要的長期效益,但它到底要預先投入一大筆資金,而且短期很難有回報。在投入巨大而短期收益不大甚至可能虧損的情況下,確實有一個裹足不前、左右觀望、前後比較的問題。

  其次,為城市非戶籍人口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所需的錢從哪來?暫不實行居住證制度而繼續實行暫住證制度,就可以暫時不投入這筆鉅款。尤其是今年春夏的股災,可以説打亂了很多地方政府的財政盤子,一些地方的戶籍改革被相應遲滯,想必也是無米之炊。

  第三,全面改革人口管理所需的錢從哪來?實行城鄉戶籍登記管理一體化,推行居住證制度,建設國家人口基礎資訊庫,健全相關部門的管理資訊系統、網路,都需要錢也都很能佔用錢。因此,一些地方即使擬訂好制度條文也將其束之高閣,明知不能不執行上級指令,但能拖後一些時間也是好的。

  中國青年報:您認為這一輪戶籍改革有沒有必要設立專門的政府基金?

  王太元:戶籍改革要花錢,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但中國與錢相關的很多困境,尤其是與改革投入相關的錢的問題,總量缺口、虧損擔憂等都是偽命題,只有投入産出的時間差,才是確實存在但也可能解決的真實問題。一些人算賬説,在暫住條件下,非戶籍人口對城市財政的貢獻,遠比同量的戶籍人口要多得多,如果他們也享有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務,對城市財政而言,就比戶籍人口所需還多……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其實並沒多少科學依據。

  一方面,戶籍改革尤其是居住證制度所需投入的資金,首先就是刺激消費、繁榮市場等應對經濟危機的消費投入,是不可節省的。另一方面,這也是提升勞動生産率、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鬱鬱寡歡甚至怨懟不斷的人,勞動熱情不高,勞動紀律不好,其社會生産率、利潤貢獻率,肯定不如心情愉快地生産勞動、生活娛樂的人!

  中國青年報:您對繼續深入開展的戶籍改革,還有什麼期待和建議?

  王太元:我有以下四點建議。

  第一,科學設計、全面解讀、正確傳播改革舉措,防止形成甚至加深、擴展族群矛盾。戶籍改革當然為成千上萬的非戶籍常住人口帶來巨大福祉,但這並不是直接從戶籍常住人口那裏拿的,不存在讓戶籍人口受損的問題。非戶籍人口享有均等公共服務,留在市鎮、融入市鎮、建設市鎮、保衛市鎮的積極性、創造性極大迸發,對戶籍常住人口,也絕對是福音而非雜音。

  第二,科學配置職權責利,既防止有事沒人幹,又防止責任沒人負。要著力明晰、固化戶籍改革領域內的,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單位、單位與公眾之間事權與責任劃分,才能切實推動戶籍改革健康發展。例如,中西部非戶籍人口的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單純依靠地方政府肯定不行,中央政府應當承擔主要責任。

  第三,優先轉移存量,重點紓解困難。與整體深化改革的許多措施一樣,戶籍改革要優先完成已進城人口的市民化進程,要重點紓解非戶籍常住人口所面臨的生活困難,從服務公眾出發,達成穩定秩序、和諧社會、促進發展的目標。

  第四,把“改革人口管理”放到更重要位置。統一城鄉戶口登記管理、建設居住證制度、建設國家人口基礎資訊庫,不僅是為戶籍改革廓清基礎、提供手段、實施保障,而且是為整個社會治理、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與現代化,奠基、鋪路甚至保駕護航。只關注戶籍改革,而漠視調查核實公共資訊的住戶人口資訊管理,肯定會是無的放矢。(實習生 谷君峰 記者 黃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