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臉”迎新,股市走出暴跌陰影
- 發佈時間:2015-11-10 07:33:12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日是上週五證監會宣佈新股首次發行(IPO)重啟後的首個交易日。當天,滬深股市“笑臉”迎新,連續第4天上漲,其中,滬指漲1.58%,站穩3600點,以3646點收盤,兩市160多只股票漲停,成交放大至1.37萬億元。
對於A股發行史上第9次先暫緩後重啟,9日股市第一反應之強超乎預期,似乎印證管理層關於“股市已恢復自我調節功能”的基本判斷。融資和投資功能,是健康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兩條腿,時隔4個多月重新接上新股發行融資這條腿,這對苦候上市的企業是福音,對盼望“牛夢重溫”的投資者也是好兆頭。
“買股票送彩票”鼓勵持股
上周券商股發飆,9日銀行股接棒,A股連日來量價齊飛,原來都是為這次新股發行重啟“暖場”。流通市值動輒百億的金融股被撬動,顯然是大資金有備而來,而與這次重啟相伴而行的“取消新股申購預繳款”改革,則讓過去動輒凍結資金上萬億的抽血效應成為歷史,所有這些傳遞出一層意思:讓投資者迎“新”而非恐“新”。
“以前按市值申購新股時得全額預繳款,許多股民因為賬戶資金餘額不夠而放棄申購,現在改成中簽後才繳款,股民可以應購盡購,不浪費任何機會。‘打新’玩法改成‘貨到付款’,意味著持有股票市值越多越有利,同時避免抽資申購造成市場短期失血現象。”南京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溫麗君説。
今年6月初25家公司集中發行時,凍結資金峰值最高為5.69萬億元,如取消預繳款,則投資者僅需繳納申購資金414億元。當然,有資格申購的股民都加入新股中簽搖號大軍,肯定進一步拉低中簽率。此前,今年發行的192家公司網上中簽率平均只有0.53%。難怪有人開玩笑稱今後新股申購,相當於“買股票送彩票”。
完善後的發行制度,最大程度體現公平性。華泰證券分析師張晨華表示,一級市場新股暴利來自二級市場溢價,既然二級市場投資者托舉新股股價,那麼,新股在二級市場溢價收益理應由二級市場投資者公平分享。以前,有資金專門打新,甚至有理財産品專工於此,這基本上屬於只享受不付出。他同時提醒,臨時凍結資金的抽血效應沒了,但被上市公司募集走的資金仍實實在在,這一次僅公佈年內有28家公司發行,募集資金總體有限,但今後發行閘門開大開小仍有不確定性。
18家蘇企上市全國佔一成
首批28家公司登上新股發行重啟“頭班車”,其中,江蘇公司竟有5家,分別是擬掛牌上交所的井神股份、道森股份,掛牌深交所的華源包裝、美尚生態和高科石化。記者9日從江蘇證監局獨家獲悉,儘管有4個多月的暫停期,但今年前10個月江蘇新增境內上市公司數量仍達18家,接近全國同期上市企業數的一成,其首發募集資金總額為89.36億元。目前,全省上市公司數已和去年全年持平,全年超去年成定局。
創新科技類中小企業眾多、上市公司後備資源雄厚的江蘇,歷來是企業上市的“大戶”。別看去年只有18家企業上市,但數量已佔全國的14%。截至目前,全省上市公司總數達270家,名列全國前茅。
“呼應經濟轉型升級和産業結構不斷優化,江蘇上市公司的行業結構正在改善,企業分屬大類行業更為豐富。”江蘇證監局副局長淩峰説,今年江蘇新增上市公司計有主機板8家、中小板2家、創業板8家,高新技術企業更青睞于創業板上市,其中,製造業公司雖佔新增上市公司總數的78%,但相較于去年,所佔比重有所下降。其他新增上市公司來自服務業、建築業以及倉儲業。而從地域分佈看,67%的新增公司來自蘇南,蘇南企業仍為江蘇企業上市主力軍,不過,佔比較去年略微下降。
溫麗君認為,“偏製造業”和“偏蘇南”,説明江蘇上市公司結構仍不盡合理,亟需進一步改善。和深圳、上海、浙江等相比,江蘇上市企業缺少在全國叫得響、引領未來産業發展的領軍者。
直接融資“長袖”舞動有空間
發揮好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已成為全球成熟經濟體創新發展、提升經濟運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十三五”規劃突出轉型和創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無疑將承載更大的使命,因而,這次僅隔4個多月就重啟新股發行,背後的緊迫性不言而喻。
當前,國內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手段包括新股首次發行、定向增發、債券發行以及新三板等。溫麗君介紹,截至9月,今年新股首次發行加上定向增發,合計融資不到1萬億元,債券發行規模達1.8萬億元,預計到年底所有直接融資規模將有3萬多億元。乍看數字不小,但和每年銀行信貸10萬億元規模相比仍是小頭。美國直接融資約佔社會全部融資八成,銀行間接融資約佔兩成,呈現如此“二八結構”,反觀我們,則是“倒二八結構”,差距顯而易見。由此可見,國內加大直接融資比重大有空間,同時也不難理解,為何股市還未完全復原,新股就急匆匆又上路了。
張晨華表示,重啟新股發行,並非盲動。近期A股昂頭向上,雖與管理層積極治市、大資金緊密配合有關,但前期在3000點下方跌無可跌也是事實。這説明,A股已從暴跌陰影中逐漸走出,進入自我恢復和自我調節的階段,此時恢復新股發行將有利於增強市場活力,修復市場功能。券商兩融數據也顯示A股活力漸復。9月最低時券商融資業務餘額僅9000多億元,現在緩慢增至1.3萬億元。
本報記者 吉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