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未來手術室應該是啥樣?

  • 發佈時間:2015-11-10 01:32:1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故事

  一隻巨大的盛滿水的魚缸,裏面沒有魚,而是躺著一個戴氧氣罩的男人。一間整潔的手術室,只有接受手術的病人和做手術的機器人。醫生此刻正遙坐家中,通過電腦“遙控”機器人動手術。未來手術室應該是啥樣,魚缸式亦或是遊戲廳?

  8月27日,湖南省第二屆創新創業大賽團隊組決賽現場,來自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外科醫生熊力,向現場評委們展示了文中開頭描述的畫面。眾人遐想間,這位憨厚的醫學博士,提出了他的“智慧手術室”創想:

  這是一間真正意義的無菌手術室,裏面只有需要動手術的病人,和主刀醫生。醫生借助手術室的非接觸控制系統,實現手術室燈光和溫度調節、手術床調整、器械及材料傳遞、病人影像資料調閱、術中多學科團隊合作通信等。往形象了説,就是揮揮手,醫生便能“隔空取物”。

  在現有的傳統手術室裏,為給醫生提供協助,完成其在術中不方便進行的操作,需要有巡迴護士。但醫生與巡迴護士的接觸,是非無菌的接觸性操作,因此,並不是真正意義的無菌。此外,手術室手術種類繁多,巡迴護士與醫生之間要默契配合、高效溝通,需要有長時間的磨合,間接延長了手術時間。這除了可能導致術中失血增多,臟器暴露時間長還會增加感染風險,既不利術後恢復,也可能引起術後並發癥風險。有了智慧手術室,則可降低患者的這些手術風險,大幅減少巡迴護士工作量,提高手術室運作效率。

  智慧手術室的創意,來自於一年多前,熊力在美國哈佛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時的一次經歷。那次,一位德國同行請他幫忙測試手勢閱片系統。這種非接觸型的肢體控制技術,給熊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國後,熊力立馬著手組建團隊,實施攻關。

  基於在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熊力進一步完善、優化了非接觸控制系統,特別是其中的非接觸存取系統、模組無線化理念,可大大增加手術室智慧自動化程度、減輕巡迴護士負擔、增強主刀醫生的自主操作性、提高手術效率。在熊力的構想中,可採用中央整合式管控設計,僅一人就能管理數十間手術室,甚至手術室可成為無人化自動值守的高度智慧空間。未來,這一系統還有望演化為巡迴機器人,配合手術機器人,為現代手術機械化打下堅實基礎。

  “要實現我的智慧手術室夢想,當然還有一段很長的研究之路要走。這是一種跨界的融合創新,集合了人工智慧、資訊技術與傳統手術室的日常工作,除了本身每個系統內的技術問題,還需要解決很多融合方面的問題。”熊力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熊力,男,35歲,醫學博士,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普外科主治醫師,昇華育英計劃學者,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其所在“智慧手術室”團隊,榮獲第二屆湖南省創新創業大賽團隊組一等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