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路徑認識上的新突破--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

  • 發佈時間:2015-11-08 09:27:4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記者安蓓)“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表示,“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是對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路徑認識上的新突破,具有革命性意義。

  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是關鍵

  張立群説,創新在發展新理念中居於首位。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實現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的重大轉變,根本靠創新。

  “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對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非常重要。”張立群説,制度創新是創新活動層出不窮的制度保障。在完善市場環境、完善産權制度、完善投融資體制、完善分配製度、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轉變政府職能等多個方面,加快形成有利於引導經濟發展新常態、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和機制,將對“十三五”發展目標的實現發揮基礎性支撐作用。

  他説,實現産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推進更高水準的新型城鎮化進程,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才能逐步培養先發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開闢更廣闊的需求空間。

  協調:發展是全面系統的發展

  張立群説,協調發展理念強調發展是全面系統的發展,是注重整體聯繫的發展。

  “科學合理、協調發展的産業和城鄉佈局,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誌,也為我國進入中等發達國家、實現中國夢打下重要基礎。”張立群説,如何更加合理進行産業佈局、城鄉佈局,支撐更長遠的發展,把資源環境等各方麵條件充分安排利用,都需要通過區域協調發展來實現。

  他説,在加快推進高水準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要特別重視帶動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要讓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加快向農村延伸,形成支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長效機制,切實推動城鄉全面發展。

  綠色:非常重要也大有可為

  張立群説,綠色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要求。隨著收入水準和生活水準提高,我國居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經濟轉入中高速增長,也為處理好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必要條件。因此,綠色發展必然被提到重要位置。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的措施安排都是真抓實幹。”張立群説,“十三五”期間,堅持綠色發展非常重要也大有可為。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制度的完善,執法力度的加強,對節能環保設備、技術、産品的需求會不斷增長,必然帶動相關産業成為經濟增長新亮點。

  開放:站在全球視角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謀篇佈局

  張立群説,開放發展是站在全球視角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謀篇佈局,是全局性的大戰略。

  按照國家統計局測算,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以及與世界經濟的互動深化,2011年至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達四分之一。今年1至9月,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在30%左右。另一方面,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在加深。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是順應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主動作為、積極作為。”張立群説。

  他説,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將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這對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對經濟全球化以及各國互利共贏發展新格局的形成將發揮重要作用。

  共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共用發展使全民都真切感受到全面小康帶來的實惠和福利,必然會極大激發全體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願望與決心。”張立群説。

  他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

  張立群説,共用發展是全民共建和共同參與的過程,會不斷提高我國的勞動參與率,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充分調動十幾億人的聰明才智。這必然會持續較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持續擴大經濟規模特別是提高發展品質,提供更多和更高水準的就業機會,促進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其中所包含的社會生産力發展潛力和市場需求擴大潛力都不可估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