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收集證據再找賣家勝算高

  • 發佈時間:2015-11-06 07:35:09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抽查顯示:2014年網購正品率58.7% 投訴同比增長356.6%

  “雙11”來了 遇到假貨咋辦

  長春晚報記者 祝微

  一年一度的“雙11”瘋狂網購又要來了,各大電商早已使出渾身解數,大舉宣傳招攬顧客。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近日公佈的一項報告顯示:2014年的網購正品率只有58.7%,網路購物投訴案件同比增長356.6%。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侵權假冒的重點環節。

  在即將到來的“雙11”,網購族在購買到假冒商品時該如何處理?如果説電商平臺已經有了工商部門和《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約束,那日漸擴大的微商大軍呢?就此,記者經多方採訪為你支招。

  抽查報告

  網購正品率不足六成

  從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報告中記者了解到,法律規定的一些內容電商在實際操作中還沒有真正“落地”。例如,消保法規定了遠端購物七天無理由退貨制度。但檢查發現,無理由退貨産生的爭議已上升至消費投訴首位,爭議主要集中在退貨範圍和對商品完好的解釋兩個方面。經營者和消費者關於哪些商品適用無理由退貨存在不同理解,導致爭議頻頻發生。此外,有的商家不僅要求商品本身完好,而且商品包裝必須完整,甚至要求商品不得拆封、試用。還有一些商家存在故意拖延、拒絕退貨、折扣或贈送商品不予退貨等現象。

  目前,網路零售交易額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長,2014年達到2.8萬億元,網路消費也成為消費侵權案件多發領域。

  長春現狀

  大多網購者都曾買到過假貨

  “我就曾經在網上買過假的‘MCM’雙肩背包,當時賣家聲稱是正品,價格為1300元,當時南韓樂天免稅店的同款雙肩背包價格在2900元左右,雖然購買時曾懷疑過,但商家表示可帶免稅店小票,我也就相信了,可後來收到商品後商家附帶的小票是複印件,字跡已經模糊不清,我特意拍下背包照片後,讓我在南韓的同學幫我到免稅店去諮詢,結果被明確告知是假貨,但無法出具相關憑證。在給了賣家差評後發現他竟將商品下架,然後重新上架銷售,差評也自然消失了。”每當回憶起此事,孫同學都非常生氣,她以為在給了商家差評後,商家肯定會主動與她聯繫退貨事宜,但沒想到商家不但沒有與她聯繫,而是直接下架商品,由於缺乏維權意識,她只好自認倒楣。

  無獨有偶,張女士酷愛COACH牌女包,但身邊朋友普遍反映網上的店舖假貨多,向她推薦了一個微信代購,張女士去年花費3000多元購買了一款紅色單肩包後,到奢侈品店驗證發現是正品,“我當時開心極了,因為這個價格如果在長春買得花4500多元,隨後我又陸續花費兩萬多元購買了四個單肩包,前幾天一個包卡扣掉了,我拿到奢侈品店去修理,結果被告知是高倣,後來我把從代購那裏購買的四個包都拿給專業人士檢驗,發現其中兩款是高倣,而這種高倣包市面上只要500元左右就能買到,和我的購買價相差10倍。”隨後,張女士在微信上聯繫到該代購,其表示現在事情已經過去一年多,而且無法確定有問題的包就是他們售出的。張女士也因此事向長春市消費者協會進行了諮詢,但由於無法提供購買憑證和聊天記錄,消協工作人員表示張女士的問題恐怕很難解決。

  採訪中,大多網購族表示在電商平臺購買到最多假貨的就是化粧品。同時,還有部分網購族表示,有時候還是明知假貨卻仍購買,因為追求的就是樣子。

  “我在網上買了20瓶品牌香水的小樣,蘭蔻、香奈兒的我買了很多,但收到貨後發現味道不但刺鼻,而且噴灑後出現了噁心的症狀,現在這些香水我也就偶爾噴下廁所,衣服上再也沒用過。”雖然知道可能上了賣家的當,但每瓶才三四元錢的“大品牌”香水,朱女士也只好認栽。“購買時就是半信半疑,主要是衝著大品牌的味道去的,反正也沒幾個錢,給個差評自己痛快一下算了。”她表示。

  行家支招

  別做被差評師利用的棋子

  不少網購族感嘆,以前網購看評價,現在就是在賭博。因為,聰明的消費者都知道,現在許多商家的購買評論都是刷出來的,刷出來的評論就意味著産品品質的水分很大,在以前大家可以通過看評論的匿名買家多少來判斷賣家信用的可信度,現在已經不能成為一種評判標準了,因為多數買家都會選擇匿名購買,主要是擔心一些發廣告的小號找到自己,發一些煩人的廣告資訊。

  那消費者如何才能正確辨別?

  就此,有著十年網購經驗的李先生表示,買家一定要看評價的中差評內容,因為不是每種産品的評價全部都是刷出來的,肯定存在實際的購買者,存在中差評也是正常的,像有些人對産品滿意,對售後或者快遞不滿意,這樣的多半會給中評、差評。另外買家的等級越高,評價的真實性也越高。現在還流行曬圖的評價,買家會貼一些收到産品的圖片,一般這樣的評價越多,評價的真實性也就越高。值得一提的是,在差評中大家要仔細分辨差評的真實性,現在網上許多職業的差評師都會用這些差評來要挾賣家敲詐錢財,所以我們不做買假貨的傻子,也不要去做被差評師利用的棋子。

  另外,相信很多買家看到上面這麼多條方法,可能頭都快炸了,難道就沒簡單又直接的避免買到假貨的方法嗎?當然是有的。

  李先生表示,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找到該品牌的官方旗艦店去購買,如果該品牌的旗艦店都是假貨的話,那市面上可以説就沒有該品牌的真貨了。但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正規品牌的旗艦店産品價格會比其他小店的高一些,這個視個人承受能力而定,但多半旗艦店都會經常搞一些促銷活動,買家可以在活動的時候購買,這樣即買到了正品,也得到了實惠,兩全齊美。

  消協提醒

  先收集證據再與賣家理論

  如今,網購對於70後、80後和90後來説早已司空見慣,每年的“雙11”後,長春市消費者協會都會接到多起有關網購的投訴,其中大多為假冒偽劣、貨不對版。同時,對於微信中出現的買賣糾紛,消協一般很難解決。

  那麼,在即將到來的“雙11”,喜愛網購和在微信朋友圈購買商品的消費者在購買到假貨後應如何解決呢?

  對此,長春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表示,無論是電商還是微信朋友圈購買的商品,消費者如果發現所購買的是假貨,第一步就是收集證據,用相機拍下商品各個角度的照片,還有與賣家溝通的聊天記錄,以備投訴時使用。與賣家協商,收集完證據之後就可以通知賣家了,且在溝通時,注意別掉進賣家的聊天陷阱裏,清楚説明給自己所發的貨是假貨,以及詢問賣家為什麼是假貨,為什麼與之前的描述不符。

  如果是在電商購買到假貨,那麼就要看賣家是否加入7天無理由退款,如果已經加入,那就可以要求賣家退款並由賣家承擔運費。如果以上退貨或者賠款和賣家未達成一致,可對賣家進行投訴,投訴時需提交各種證據,電商服務人員會根據雙方提供的證據進行裁定。如果電商所做出的決定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建議向消協進行投訴,可把賣家和電商平臺一起投訴,投訴賣家是因為其賣假貨,投訴電商是因為其監管不力。通過以上幾個方法如果最終達成協定,就把商品快遞發給賣家,記得要保留物流單據,以免賣家賴賬。最後,在賣家退款之後,一定要及時查看,以免金額不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