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喚醒“沉睡”的煤熱價格聯動機制

  • 發佈時間:2015-11-06 07:01: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到北方地區的供暖季節,熱費就會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近兩年來,人們對熱費的關注度更高了——煤炭價格“慘跌”,熱費到底降不降、該降多少?

  早在200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建立煤熱價格聯動機制的指導意見》提出,當煤炭到廠價格變化超過10%後,相應調整熱力出廠價格,同時,按照熱力管網輸送價格保持相對穩定的原則,相應調整熱力輸送企業對用戶的熱力銷售價格。

  而自2011年11月份以來,我國煤炭價格開始出現持續下跌,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從850元/噸左右一路下滑,跌至目前380元/噸左右。也就是説,按照目前機制和規則,煤熱價格聯動機制已經被觸發,熱費的價格調整理所當然。

  從實踐看,這一機制對煤炭價格變化的反應並沒有文件中規定的那麼靈敏。即便是在煤炭産業“黃金十年”後期,煤炭價格持續快速上漲的行情中,熱費價格也並未隨之進行大幅度調整。

  這一局面説明,目前的煤熱價格聯動機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沉睡的機制”,在實踐中所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究其原因,一方面,這一機制只是為地方建立和完善煤熱價格聯動機制提供決策參考,真正執行權在地方。而由於各地發展水準參差不齊,加之《意見》本身未設置明確時間表,各地持觀望態度者居多;另一方面,這一機制雖然規定了價格聯動的週期,但沒有對聯動後各環節制定詳細的配套政策。

  從各地近期反饋的情況看,不少地區已經明確將啟動煤熱價格聯動機制,並下調熱費;有些地區仍在緊鑼密鼓地開展成本監審。這意味著,“沉睡的機制”正在被喚醒,這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熱費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熱費價格的調整,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政府公信力。從長遠的角度看,仍應繼續探索完善煤熱價格聯動機制,使這一機制更靈敏地反映煤炭價格波動。這既有利於使熱費的價格更加透明公平,也能督促供熱企業改善自身的經營管理。

  在這一探索中,成本監審或許會是最大的難點。一方面,熱力生産企業未必願意向價格管理部門提供真實的生産成本;另一方面,不同企業的熱力生産成本不盡相同,煤價對於生産成本的影響權重也很難明確界定。因此,既要強化對供暖成本的動態分析和審查,也要積極引導企業主動降低生産成本。

  此外,還應做好相應的配套政策安排。例如,要採取一定的供熱政策性補償機制,避免供熱企業將上漲成本過多地轉嫁千家萬戶。又如,要完善保障機制,確保在提高熱費價格後,不增加低收入群體負擔,等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