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瀋陽:資訊不對稱 期許各不同

  • 發佈時間:2015-11-06 07:01:4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0月25日,瀋陽市正式進入供暖期。然而,今年居民們的供暖繳費卻遲遲未進入“熱運作”。

  “我們是瀋陽第一家‘降價’收費的供暖企業,即使這樣,每天也只收到10萬元左右,往年同期每天的收款額都在百八十萬元。”沈河區房産局供暖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大多數居民是在等待最終的“熱價”出臺後才繳費。

  10月22日,瀋陽市供熱價格聽證會如期舉行。聽證會上,繳費方、供熱方激辯場面熱烈。10位消費者代表全部贊同降價方案,其中3位代表覺得每平方米降價2元還不到位,不解渴。代表郭堅説:“2008年供熱費一漲就是五六元,如今煤價降幅超過50%已經兩三年,為什麼供暖降價這麼難?”消費者言之鑿鑿:數據顯示,至2015年10月中旬,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387元/噸,而2011年同期則是853元/噸。按照國家發改委等部門2005年印發的《關於建立煤熱價格聯動機制的指導意見》中“煤價累計變動10%,熱價就要相應調整。”煤炭價格早在兩三年前就已經下降了,為何熱費只漲不跌?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慶輝介紹,2006年以來,瀋陽市新建房屋幾乎全部為節能建築,2009年以來政府推動舊房改造的“暖房子工程”,都有利於供暖成本的下降。

  面對消費者的降價呼籲,反對降價的供暖企業經營者算的是供熱成本綜合賬。瀋陽惠天熱電公司總經理徐鵬業提醒説,消費者不要只盯著煤炭價格,還要看綜合成本。“事實上多項成本要素正呈上升趨勢,供暖降價的空間已經很小了。”據他測算,供熱成本中煤炭成本比重有所減小,約佔總成本的43%。瀋陽市發改委成本調查監審分局局長安唯介紹,隨著環保、人工、水電、物料等費用的上漲,使得煤價下降對熱費的影響沒有人們預想中的那麼大。

  記者來到瀋陽供暖領軍企業——渾南熱力公司看到,已經保持熱運作的多臺碩大的供暖設備都燒得旺旺的。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健介紹,公司所用燃煤都是灰分小、含硫低、熱值高的高品質煤炭,花高價路再遠也要買進,規模大的企業要帶個好頭,雖然企業面臨著降價和環保成本高企的雙重擠壓,但也要保質保量。“我們公司在2008年就投入8000萬元改造更新設備以適應環保要求,可從這個供暖季起,為再度達到新調整的排放要求又需要投入1.5億元,僅執行環保新標準提升的供暖成本,年均每平方米就增加3元以上。”李健説,瀋陽市核定的一個採暖期供熱成本為25.36元/平方米,許多小供暖企業一直在虧損運營。渾南熱力算好的,成本低於25元/平方米,也只能實現保本微利。他認為,調動供暖企業採用環保設備的積極性還應加強政策引導,比如稅收傾斜,政策讓利就可以不用把環保成本轉入熱價了,既兼顧民生又加強環保,一舉兩得,“虧本的民生工程顯然不具有可持續性”。

  聽證會代表賈煜認為,百姓關心的不單單是降多少錢,而是關心調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希望看到採暖費調整的公示。可目前雙方資訊不對稱,市場呈現出“一低兩高”的狀況,煤炭價格確實降低了,可環保及人工成本也確實提高了。但消費者盯住“一低”,而供熱企業只強調“兩高”。

  聽證會後,政府最後決定採暖費每平方米降價2元,即供熱價格由28元/平方米調整為26元/平方米。10月24日起執行降價以後新的熱價。

  供熱費降價,但部分居民還是有些擔心。提前繳費的怎麼辦?渾南區供熱辦主任趙玉濤説,消費者可以退補差價或自願結轉至下一個採暖季。為應對繳費“擁堵”,供熱辦和各家供熱企業都已制訂了應急預案。通過增加收費窗口、延長時間、利用移動互聯網等多種措施分流繳費擁擠。也有不少居民擔憂供熱企業會以“降質”應付“降價”。消費者張京説,熱費下降本身是還利於民的好事,但最後不要因為供暖品質不好,形成供暖企業和居民都不滿意的局面。希望供熱企業的供熱品質和服務在調價之後不要打折扣。對此,瀋陽市供熱辦負責人表示,政府及供熱管理部門會加大檢查和監督力度,及時公示各家供熱公司的供熱情況,確保全市供暖品質。趙玉濤説,“從現在起我們供熱辦是24小時值守,隨時根據反饋入戶入企檢查供熱品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