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成都新型城鎮化五年規劃出爐:打造“雙核共興、一城多市”網路城市群

  • 發佈時間:2015-11-05 07:2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11月3日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城鎮化成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成都也于昨日(11月4日)繪製出了未來五年新型城鎮化的規劃藍圖。據《成都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5-2020年)》(簡稱《規劃》)介紹,2014年成都市的城鎮化率達到70.4%,已從加速期步入了成熟期,並提出2020年達到77%的城鎮化率目標。成都市表示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從速度型轉變為品質並重型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提到,作為四川省“首位城市”,成都將形成“雙核共興、一城多市”網路城市群為特徵的大都市區城鎮形態格局,探索具有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特色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昨日,成都市發改委官員表示,未來五年,成都要完成優化城鎮化佈局和形態,有序推進人口城鎮化,強化城鎮化産業支撐,全面提升城市發展品質,推進城市文化永續傳承,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六大任務。

  未來城鎮化藍圖浮現

  “城鎮化一直是發展中大國的現實課題。”近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解讀《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時提到,在他看來,城鎮化是穩增長、調結構的一個黃金結合點。

  昨日,成都市發佈《成都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5-2020年)》,同樣提出“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推動城鎮化轉型發展”。成都市的城鎮化率2014年就達到70.4%,計劃到2020年達到77%,2025年達到80%。

  年均增加1個百分點的城鎮化率,對於“已經由城鎮化加速期進入了成熟期”的成都,需要從規模擴張向品質並重轉變,同時,還需要由市內農業人口轉移為主向市內和市外人口共同聚集轉變,由中心城區單核集中向網路城市群為特徵的大都市區全域統籌轉變。

  《規劃》提出,將圍繞“人的城鎮化”核心,以人口聚集化、産業聚集化、公共服務功能化為重點,加快推進“城市空間、城市産業、城市生態、城市管理和城鄉形態”的轉型升級,形成以“雙核共興、一城多市”網路城市群為特徵的大都市區城鎮形態格局。

  昨日,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興軍表示,未來成都將強化城鎮化産業支撐,讓産業升級對城鎮化形成推動作用,“推進中心城區和天府新區服務功能的高端化發展,加快衛星城和區域中心城的工業化進程,推動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形成産城融合的發展格局。成都還將充分發揮創新創業對産業升級的驅動作用,塑造“成都創業、創業都成”的城市品牌,驅動城鎮化的轉型發展。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劉興軍表示,將“以市場化為導向,創新城鎮化的投融資機制”。具體來説,將以PPP模式,拓寬融資渠道,吸引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並計劃建立財政支援城鎮化發展資金穩定增長的機制,重點支援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性公共服務項目。

  雙核共興、一城多市

  按照《規劃》,成都將構建1個特大中心城(雙核)+8個衛星城+6個區域中心城+10個小城市+68個特色鎮+2000余個農村新型社區組成的市域城鎮體系,完善“雙核共興、一城多市”的網路城市群。中心城“雙核共興”、衛星城“獨立城市”,是成都破解“城市病”的答案,這將成為疏散中心城區産業和人口的重要載體。

  成都市建委村鎮處處長吳本虹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雙核共興、一城多市”的城鎮化形態格局,將打破單中心、攤大餅式空間拓展的模式。一些大都市隨著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擴大,開始了“四環、五環、六環”攤大餅式的發展,出現了很多城市病。而另一些城市則提前做好的産業結構調整,在下轄的區縣中規劃産城融合,實現職住平衡,“人們不需要跑來跑去,就在獨立城市完成生活所需”。

  由此,《規劃》提出,不僅在中心城推進中心城區與天府新區(直管區)的錯位發展,還要加快發展有效分擔城市功能的衛星城,形成縣域經濟增長極。事實上,這也契合了目前已攻克大城市病的都市的發展軌跡。

  “在國外,大型城市周邊的衛星城主要依靠軌道交通。”國家發改委城市與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曾表示,軌道交通是建立與城市之間的聯繫最有效的方式。吳本虹亦認為,成都的新型城鎮化,交通先行是重頭戲。

  劉興軍提到,未來成都將完善市域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建強西部綜合交通主樞紐。其中,特別以大容量軌道交通為公共交通的骨幹體系,連結中心城與衛星城,打造“半小時交通圈”。此外,未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建成也將形成“一市兩場”的國際區域性航空樞紐。加上出川的鐵路網路、西部高速公路樞紐的建設,成都將成為對接西亞、南亞、中亞陸路運輸大通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