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只要趕上了,就要伸出援手”

  • 發佈時間:2015-11-04 05:26:1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與阿不力孜·買買提尼牙孜對話,記者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互幫互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阿不力孜説,“幫助處於危難時刻的人我是不會猶豫的,只要趕上了,就要伸出援手”。

  阿不力孜撩開衣袖,身上滿是燒傷疤痕。17歲那年,阿不力孜從一輛起火的麵包車上接連救出11人,自己卻被嚴重燒傷,落下三級殘疾。如今,阿不力孜已年逾不惑,24年間共救助86人于危難。

  2006年,他在塔中沙漠公路救出2名遭遇車禍的群眾,並開車及時將他們送到醫院救治;2009年,在和田市郊,他冒著一輛汽車隨時可能爆炸的危險,成功救出2人,並及時滅火。今年4月,他又在沙漠公路上毫不猶豫下車施救,從一輛側翻的轎車中救出2人,並將受損車輛拖至修理廠。

  因為帶著愛心上路,阿不力孜總能遇到急需救助的人,他的車子常備各種救援工具。“我最高興的事就是能夠救助困難群眾,在這方面付出多少都值得。”阿不力孜説。

  阿不力孜還心繫困難群眾,熱心慈善事業。皮山、岷縣、蘆山……近幾年,凡是震情嚴重的災區,大多都有他的身影。

  2013年四川蘆山發生地震後,阿不力孜選購了最好的原料,連夜定做了1萬隻馕、5000個月餅,採購了200多箱礦泉水。帶上這些食物,他驅車行駛8天趕赴災區,慰問災區群眾。雲南魯甸發生地震後,他獨自一人輾轉趕到災區,在當地採購食材,連續兩周為災區群眾做飯。

  今年7月,得知皮山縣發生地震後,阿不力孜馬上改變了去烏魯木齊看病的計劃,第一時間趕赴災區,當場捐了3萬元錢。了解到震區天氣多變,他又採購了價值6萬多元的毛毯,捐獻給災區群眾。

  阿不力孜開辦了一家汽車維修公司,聘請的工人大多是殘疾人和下崗職工。這些年,他帶領大家艱苦創業,公司利潤中相當一部分用於幫助困難群眾。今年,維修公司遷建,擴大了規模,阿不力孜打算在原址建設敬老院,免費照料孤寡老人。

  “我還打算收養殘疾棄嬰,把那些不幸的娃娃撫養成人。”阿不力孜説,“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在保證公司正常運營的情況下,我們要傾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也是我辦企業的最大動力”。

  每次救助後,阿不力孜都會想起父親。他的父親曾經是煤礦技術員,多次深入井下救人,因公致殘,這對阿不力孜影響最大。父親生前多次説,“救一個人,也許就救了他一家。好事做得越多,人生才越有意義”。得益於父親的言傳身教,阿不力孜將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視為自己的職業,永不停歇。

  在阿不力孜的教育下,他的子女也都滿懷愛心,樂於助人。一個月前,阿不力孜的兒子艾力卡姆遇到有人落水,毫不猶豫下水救出落水少年。上岸後,艾力卡姆因體力不支,昏倒在地。

  10月20日,阿不力孜在阿克蘇地區參加全國道德模範代表與阿克蘇好人結對活動期間,與《經濟日報》記者面對面暢談。“看到得到救助的人轉危為安,我感到很滿足、很快樂。”阿不力孜説。

  次日,阿不力孜參加完活動,匆匆趕回和田。“快入冬了,我還要聯繫採購1000噸燃煤,送給有需要的貧困群眾。”用愛心溫暖他人是阿不力孜一生的夢想。追夢的腳步,他一刻也停不下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