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傳播文化最好的方式是對話

  • 發佈時間:2015-11-01 05:52:4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從事藝術創作、教學、研究30年,通過塑造中國歷史傑出人物雕像,希望賦予中國精神以藝術的表達形式,在國際社會傳播與弘揚中華文化。為此,我在兩岸三地舉辦藝術展,繼而在日本、南韓、美國、法國、英國、聯合國總部、義大利巡迴做展。這种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傳播文化最好的方式是對話,而不是單方面的中國文化走出去。

  這是因為,在與世界的交流與相互影響、融匯的過程中,當代藝術作為多重文化衝突中的重要角色,能以其獨特的身份促進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認識、溝通和協調。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需要積極主動、富有策略地推動中國當代藝術走向國際,走向未來。

  2012年,我在世界雕塑之都羅馬威尼斯宮辦展,其中就有一組名為《超越時空的對話》的作品,將達·芬奇和齊白石兩位老者同立在一艘“船”的兩端,默默迎接如潮的觀者。我的創作初衷,就是在當今中華文化復興的語境下,把中西藝術大師同置於一個對話空間,從而找尋中外藝術在精神旨趣、藝術力量方面的契合點。我深信,這種力量,是能夠超越文化差異、種族差異、美學特質差異等諸多因素的。

  展覽期間,有人曾建議,將我本人的形象印在海報上。但是我認為,我不是表演藝術家,用不著展示自己的形象,應該把作品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義大利人乃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達·芬奇,但並不一定認識齊白石。而在我看來,達·芬奇從文藝復興的壯闊圖景中走來,閃耀著科學精神與人文之光;齊白石則從中華文化的厚重傳統中走來,是東方哲學與藝術審美的集中代表。他們之間的“對話”,寓意中意兩國乃至整個東西方文化跨越時空的交流,意義深遠。

  西方人對中國文化還很陌生,我們需要找到中西方文化的交匯點,才能讓別人了解我們。同時,並不是花大錢到國外做中國形象宣傳,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有很多辦法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比如,中國美術館辦展時會推出夜場,邀請外國駐華使節、文化參贊和在華工作的外國人了解中國藝術,通過他們的眼睛更好地擴大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的影響力。這是一個不需要“出國護照”的文化“走出去”。

  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影響力決定了它對世界的貢獻。今天,我們已經不能滿足於文化藝術在世界上的簡單參與,應該把推動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作為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吳為山口述 敖蓉整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