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文化的世界交響

  • 發佈時間:2015-06-29 18:31:5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丁宜 劉晨  責任編輯:羅伯特

  6月8日,艷陽當空。在6.8米高巨幅中國結的映襯下,米蘭世博會迎來中國國家館日。從魚燈舞到侗族大歌,從剛柔並濟的武術表演《太極人生》到旋律優美的鋼琴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令人流連忘返。

  5月28日,紐約哈德遜河畔書香襲人。“中國主賓”成為美國書展上的關鍵詞。2000多平方米的展臺化身感知中國活力的窗口,一個個引人入勝的中國故事娓娓道來。

  共榮共生——當“中國紅”融入“世界彩”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從巍峨的長城腳下,到奔流不息的尼羅河畔,從巍巍的安第斯山麓,到盧瓦爾-羅訥水系沿岸,人類文明之花競相綻放。而在多姿多彩的人類文明百花園中,一抹靚麗的“中國紅”格外搶眼。

  羊年春節,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用中文寫下“家和萬事興”表達對中國人民的祝福;英國威廉王子特意錄下視頻並用漢語向中國人民拜年;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攜家人赴雪梨唐人街給當地華人拜年……

  農曆新年,紐約帝國大廈、雪梨歌劇院、迪拜帆船酒店、多倫多的加拿大國家電視塔紛紛亮燈;美國芝加哥市政府希望把“歡樂春節”活動打造成北美地區最大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大型春節焰火晚會“和美中華”首次在美國舉辦……

  在法國盧浮宮,館方宣佈提供主要展品、活動介紹及導覽圖等中文版實用資訊;在戛納電影節,侯孝賢憑藉《刺客聶隱娘》摘取最佳導演獎,詩化的影像跨越東西文化間的溝壑,成功俘獲評委與觀眾的心;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鏡花水月”成為年度慈善舞會的著裝主題,名人明星身著濃郁“中國風”禮服亮相,西式金髮碧眼與東方旗袍刺繡相映成趣……

  從外國政要的新春賀詞到百姓的熱情參與,從商場的“中國紅”節慶裝飾到博物館的中文貼心服務,這不僅是世界對中國文化的尊重與認可,也是中國文化與世界多彩文化和諧共生的最好例證。

  “每當你開啟一扇門,背後又會有另一扇門,每天如此。”赫爾辛基藝術節總導演瑟德布盧姆描述自己與中國文化相知的過程,並用“震撼”一詞表達對中國文化多樣性和歷史延續性的切實感受。

  巴西中國和亞太研究所所長卡布拉爾説,中國作為具有源遠文明交流傳統的國家,是當今和未來世界的一個典範,向世人展示不同文明間可以通過交流和諧相處。

  和而不同——當“茶”邂逅“咖啡”

  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

  中外文化好比茶的內斂與咖啡的醇厚,代表了品味人生、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體現了不同文化的相識與對話。“和”文化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中,體現在中國與世界的積極互動中:

  ——在2014年中法建交50週年之際,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應運而生,雙方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領域的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圍繞建交開展的紀念活動達800多場。

  ——2015年,“聆聽中國”新民樂音樂會為中加文化交流年拉開序幕。交流年計劃包括26個項目、上百場活動,涵蓋影視、體育、文學、藝術表演和文化機構交流等內容。

  ——英國威廉王子2015年訪華期間,用毛筆為“小羊肖恩”雕塑點睛,啟動中英文化交流年英國文化季。今年8月,包括舞蹈作品《重之五》、魔幻無聲戲劇《龍》在內的中國文化節目將亮相蘇格蘭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呈現中國文化季的精彩。

  ——“2015中國文化聚焦”和南非“中國年”系列文化活動將在中國和非洲20余個國家陸續開展,包括演出、展覽、研討會、電影周在內的各類文化活動約200項。

  茶與咖啡,各自芬芳、各有美好,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

  在西方大型書展中,“中國主賓”角色如接力棒般傳遞。中國是2009年法蘭克福書展主賓國和2012年倫敦書展“市場焦點”主賓國。今年5月,中國主賓國活動成為美國書展創辦以來最大規模的主賓國活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前主席卡塔琳·博焦伊認為,中國強調保護和尊重文明多樣性,這點十分重要。不同文明和文化間的對話是幫助彼此消除誤解的有力工具。

  互學互鑒——當“中國船”穿越心靈之海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玄奘西天取經,將印度文化帶回中國;張騫二使西域,聯通絲綢之路;鄭和七下西洋,帶去中國的友邦之誼。

  從太陽最早升起的紐西蘭,到太陽最後落下的夏威夷,遍佈全球的孔子學院讓中國文化與世界親密接觸。以語言為媒、文化為橋,孔子學院已成為中國與世界開展人文交流的響亮品牌。

  中國積極與世界互聯互通、互學互鑒,世界也有與中國開展深度交流的渴望。

  柏林自由大學孔子學院德方院長羅梅君説,該院很多學員對學習漢語充滿熱情,迫切希望了解中國,“有一名學員甚至每次開車70公里來上課”。

  杜塞爾多夫孔子學院德方院長培高德深有感觸:“我上世紀90年代學習漢學時,周圍人常常不理解我為何要跟這樣一個陌生的國家打交道。現在這種情況根本不存在,學習漢語更傾向於被讚為明智且重要的決定。”

  一些外國人更擔當起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哈比巴拉在中國留學,畢業後將中醫藥帶回祖國巴勒斯坦懸壺濟世。巴西耄耋老人塔瓦雷斯孜孜不倦研究中國,撰寫關於中國的8本書和500多篇文章,做了數百場關於中國的演講,讓許多巴西人認識中國、走近中國。“以心相交者,成其久遠”。文化共鳴,是聯結人民的心靈紐帶。

  幾百年前,滿載絲綢和瓷器的“中國之船”穿越碧波,播撒友誼的種子。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秉持互尊互信、聚同化異、合作共贏理念的中國文化之船揚帆遠航,與世界共同奏出完美的交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