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評論:價格闖關應以完善制度建設為基礎

  • 發佈時間:2015-10-19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每經評論員 葉檀

  就像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歷次改革一樣,在此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頭,中國又要進行價格闖關來作為結構改革的重要環節。

  10月15日,新華社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到2017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政府定價範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路型自然壟斷環節。到2020年,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完善,科學、規範、透明的價格監管制度和反壟斷執法體系基本建立,價格調控機制基本健全。

  政府下決心減少政府定價,即使政府必須控制的價格,也要按照不同的類別使其更具有彈性。

  此前的9月23日,國務院提出削減中央定價目錄,實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的商品和服務,從13個種(類)簡化為天然氣、電力、水利工程供水、重要郵政業務等7個種(類),壓縮八成中央定價目錄。

  通常來説,價格市場化也就意味著整個經濟鏈條的市場化。當然,事實並非如此。

  例如在電信等領域的價格市場化並不會帶來上游的充分競爭,關鍵在於政策是否允許資金進入市場,也取決於上游壟斷的情況。《意見》在能源領域提出擇機放開成品油價格,儘快全面理順天然氣價格,加快放開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

  成品油領域下游目前是放開的,而在原油進口與煉油方面卻沒有。地方煉油企業無法得到大型國有壟斷企業的排産權等,原油自由進口是一句空話。而不放鬆原油自由進口,價格就會成為壟斷價格。我們很難把劃江而治、依照板塊而治的企業視為市場化企業。

  樂觀者倒推的邏輯是,既然政府希望擇機放開成品油價格,那就意味著政府會很快放開原油進口,並且允許更多的民間資金進入煉油等行業。但這恐怕並不簡單,政府如果放開原油進口讓民間資金進入煉油業,則面臨著兩個難題,即國內原油進口可能會哄高國際油價,以及民間煉油企業與加油站是否能保障品質。

  這牽涉到制度建設。哄抬進口資源産品價格不僅存在於民企,也存在於國企,只不過是以另一種面目呈現。

  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的石油公司參與了一些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數據供應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中國公司收購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油氣資産。在高位時獲得的資産如今價格已大打折扣。據摩根大通估計,中海油2013年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後,可能面臨減值超過50億美元。而內部人交易導致這些國有企業從國外進口技術等成本居高不下。這不是哄抬價格,但比哄抬價格更糟糕,因為這代表著企業內部錯誤的激勵機制。

  至於成品油品質問題同樣難以控制。今年山東省工商局組織煙臺、濟寧、日照、聊城、濱州5個市工商局開展了一次流通領域成品油品質抽檢,並於10月9日公佈結果。抽檢對象主要是車用汽油(含乙醇汽油)、車用柴油、普通柴油等。該次抽檢全省共抽取成品油樣品236個,檢驗合格樣品210個,合格率89%;不合格樣品26個,不合格率11%。其中,抽檢汽油樣品129個,合格120個,合格率93%,柴油樣品107個,合格90個,合格率84.1%。這次抽檢發現的26個不合格樣品中,不合格檢驗項目共31項。

  産品品質無法得到保障,對“黑心油”的應對之道是加強監管與嚴懲,而不是全面國有接管。

  市場化有必要全面放開,政府並不是不管不顧,而是建立完善的品質監管體系,以制度建設能力來顯示中國的市場化推進具有紮實的基礎。

  不可動搖的是,公益類産品、服務要繼續由政府控制價格,以健全基礎保障。同時,讓污染企業支付更高的排污成本。大規模排污者無法承擔成本支出是建立環保社會的基礎。

  如果能夠做到,此次價格闖關中國的物價將有降有升,而不是一味上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