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産業市鎮”模式助力新型城鎮化

  • 發佈時間:2015-10-19 06:32:1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們最看重的就是産業鏈和人才吸引力,但是找這樣的園區並不容易。”在近日舉行的河北省重大項目産學研對接洽談會上,《經濟日報》記者遇到了前來尋求項目合作的華北科技學院副教授燕波濤,由於供應鏈問題,他所在項目組的一款科技産品延遲了1個多月才得以成型。

  産業園區是企業和産業落地的載體,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趨勢下,不少企業都開始順勢而為,尋求産業轉移,然而現有的園區模式卻往往成為企業向外落地難以邁過的一道坎。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國産業園區的建設都停留在硬體層面,缺乏對軟環境的關注。我們的公司目前設在緊鄰北京的燕郊,那裏有更好的配套。如果轉移到更遠的地方,我們擔心沒有産業鏈配套,拖延工期,高端人才也不願意過去。”燕波濤表達了自己的顧慮。

  對於河北、天津等地而言,承接北京産業轉移的根本難點還是軟環境的不夠完善,無論資源、資金、人才還是生活環境都相對不足。因此,一種合理的産業園區開發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主流的産業園區大致有兩種類型:一是經濟技術開發區,通常由政府主導,較少關注産業聚集,私營企業和民營資本較少參與,政府委託土地開發商或承包商進行土地整理和基礎設施建設,其盈利為建設成本的一定比例;二是工業園區,主要通過招拍挂購買土地使用權,並根據特定的産業主題進行園區的整體規劃及物業銷售或出租,商業模式類似于傳統二級開發商。

  而以産城一體為目標的“産業市鎮”則是近年來推動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先行模式之一。這種産業市鎮模式被中國宏泰發展董事副總裁楊允稱為第五代園區開發模型,即開發區、工業園區、産業聚集區、産業新城之後的新的園區開發模式。

  對於産業市鎮模式,宏泰高級副總裁潘鋒解釋説,這是顯著區別於傳統經濟技術開發區或工業園區的獨特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通過實現産業聚集,引入民間資本,以市場化和專業化的手段,建立産城一體化的工作及生活社區,能夠實現地方政府與民營服務提供商“雙贏”的合作,並能探索PPP模式,進一步推動城鎮化建設。

  具體建設過程中,“産業市鎮”一般會形成特定的産業主題,並在建設初期建成工廠、城市基礎設施及物業組合。隨著産業市鎮的持續發展逐步演變成更為成熟的城市,擁有更多的人口,更完善的商業和居住環境,最終實現産城一體。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為首要和核心的任務。非首都功能疏解方案包括一般性製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和區域性批發市場、部分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等4個領域。對此,宏泰董事長王建軍表示,宏泰在環首都佈局産業市鎮園區,就是為了積極對接,充分吸納央企、國企、京企的外遷、擴建和轉移。産業市鎮將産業整合和新城建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産業園區發展為基礎,構建一整條或多條完整的産業鏈,以大體量的園區投資與開發建設為支撐,構建一套標準的可複製的模式,在平臺之上整合多種資源。“産業市鎮具備良好的可持續發展性,能夠有效承接産業轉移,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王建軍説。

  目前,宏泰集團在河北廊坊、張家口和安徽滁州運營5個産業市鎮項目,其中龍河高新區已進入效益穩定利潤貢獻階段,成為京津冀板塊上産業市鎮模式的典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