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攜手共治 暢享消費 評選你心目中滿意的金融消費品牌

  • 發佈時間:2015-10-16 05:32:58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攜手共治、暢享消費。消費滿意在成都,金融消費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為充分調動和發揮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消費者社會監督的積極作用,展示我市金融機構的良好服務形象,促進消費者與企業相互了解,從監督、促進的角度,進一步提升成都銀行業服務水準再上一個臺階,由成都市消費者協會、成都市品聯辦、成都日報社共同主辦的“消費滿意在成都,共建共用購物天堂”系列子活動之一——“2015消費滿意在成都”金融行業消費調查及評議活動今日正式啟動,我們將通過行業推薦、機構自薦等多種形式,公開徵集消費者滿意的金融消費品牌,並通過實地調研、專家評審等方式進行綜合評議,最終産生金融領域的2015首批“爭創成都消費滿意示範品牌”。哪些金融企業和品牌能經得起消費者、專家和媒體的考驗,能在“強手如林”的品牌和服務競爭中脫穎而出?《成都日報·金融版》將開闢專版,並通過《錦觀》新聞客戶端、《成都日報》官方微信、官方微網志持續重點關注活動進展。

  點讚吐槽 你的金融消費體驗

  在銀行辦理業務,你是否遇到虛假價格表示、強制收費、多收費、亂收費等價格違法行為?當你購買保險時,是否遇到故意設置消費陷阱、誘導增加服務項目和費用支出的情況?你是否遭遇過個人資訊被洩露或被其他機構用作商業用途?在你與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打交道的過程中,有哪些金融機構的服務讓你覺得倍感貼心?哪些金融機構提供的便民惠民服務讓你印象深刻?

  以上所有你與金融機構打交道的種种經歷,你都可以與我們聯繫點讚或吐槽,也可推薦你心目中滿意的金融機構。本次活動正式啟動後,《成都日報》通過本報《錦觀》新聞客戶端、《成都日報》官方微信、《成都日報》官方微網志“兩微一端”的讀者和消費者溝通平臺,無論是給滿意的商家點讚,還是對不滿意的吐槽,希望能聽到你最真實的金融消費體驗。同時你也可以通過上述平臺報名成為消費者代表,和我們一道參加對金融機構開展的一系列實地調研、消費體驗、綜合評議等活動環節。

  明察暗訪 代表委員走進金融機構

  為實現評選活動的公開、公正和透明,我們首次邀請到成都市人大代表和成都市政協委員,他們將與消費者代表一道,分批走進我市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調研考察、實地暗訪,和金融機構負責人面對面座談交流,發揮代表委員參政議政、建言獻策職能,通過他們最終形成的建議、提案,充分展示我市銀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助力三農和小微、服務民生等方面的經驗和成績,通過社會監督進一步提升我市金融機構的良好形象。

  收集問題 促使機構整改落實

  活動期間,我們還將通過報紙、《錦觀》新聞客戶端、《成都日報》官方微信、《成都日報》官方微網志以及相關網路平臺,徵集消費者對金融行業最不滿意的消費問題和現象以及典型機構,根據調查情況,結合成都市消協和成都12315從2014年到2015年6月30日期間的消費投訴分析情況。通過成都市消協,將這些問題和現象反饋給行業協會和典型機構,最終促成拿出整改措施,並公開作出消費承諾。以促進相關行業落實“消費滿意在成都,建設國際購物天堂”的目標。

  【報名方式】

  消費者代表報名方式:

  1、添加本次活動的官方QQ號:3321407128,直接在QQ上提交自己的報名資訊,包括姓名、職業、聯繫方式等;

  2、編輯你的個人資訊,包括:姓名、職業、聯繫方式等資訊,發送至本次活動官方郵箱:cdxiaofei2015@qq.com。

  3、也可以通過關注《成都日報》“錦觀”客戶端、《成都日報》官方微信號報名。

  “爭創消費滿意在成都示範品牌企業”推薦或自薦方式:

  1、添加本次活動的官方QQ號:3321407128,直接在QQ上提交金融機構的報名資訊,包括:機構名稱、機構簡介、聯繫方式、自薦或推薦理由;

  2、編輯企業資訊,包括:企業名稱、所屬行業、聯繫方式、企業概況、自薦或推薦理由等資訊,發送至本次活動官方郵箱:cdxiaofei2015@qq.com。

  【專家觀點】

  金融消費者應合法合理進行維權

  四川省金融學會常務理事、成都金融街企業家協會秘書長 毛建農

  當前,隨著監管部門以及金融機構自身對金融知識宣傳的加強,金融知識普及度不斷提高,普通市民已經樹立基本的金融常識和維權意識。同時,金融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各種定價機制和價格越來越透明,惠民便民的金融服務項目也越來越多,金融機構自身的服務意識也日益增強,軟體硬體雙管齊下,不斷提升客戶體驗,最終讓消費者得到更多實惠。例如社區銀行從人性化角度出發,實行差異化錯時服務,滿足上班族的投資理財等金融需求。又如當前不少銀行紛紛開通微信平臺、APP客戶端,通過網路辦理日常金融業務。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當前金融行業的深化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各種形態金融産品和服務不斷涌現,部分金融機構存在為了完成自身經營業績,盲目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出現了大量金融消費糾紛。消費者在面臨金融消費爭議時,應通過銀行投訴電話、銀監會、消費者協會等渠道進行維權,作為銀行,應提供相應的規章制度、相關文件協議、監控等真實有效證據進行應對,找到問題根源解決矛盾糾紛,避免出現更大規模的維權事件。

  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存在一系列挑戰問題

  成都金控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 羅曉春

  當前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正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因為目前的經濟格局不斷轉型升級,促使金融業進一步深化發展,多種類型的金融從業機構快速發展,跨行業、跨市場的金融産品和服務不斷涌現。首先,當前中國金融領域的監管,尤其是對商業銀行及金融控股集團等機構的監管仍然偏向於審慎監管,重機構而輕消費者,對金融行為、金融功能的監管依然處於懵懂狀態。因此在下一步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平衡審慎監管與行為監管的關係,更有效地針對金融機構的行為、産品進行監管與干預,保護好金融消費者權益,都是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其次,監管空隙存在衝突與挑戰。“一行三會”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部門均在各自規定的職能範圍內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但是各類交叉性金融産品不斷涌現,尤其是隨著科技發展而出現的網際網路金融等新金融業態的蓬勃發展,對各監管部門在職責分工、資訊共用、監管效率等多方面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例如購買各類“寶寶”産品的金融消費者一旦發生合法權益遭到侵害的問題,涉及第三方支付、投資基金甚至保險理財等多行業的金融機構,目前仍然缺乏統一、透明的機制來規範這些金融行為,消費者也不清楚具體要找哪個部門來進行維權,容易引發局部的金融風險。最後,日益增長的保護需求存在衝突與挑戰。目前,消費者對金融産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需要的增長必然需要更客觀的保護。體現在金融機構的服務標準等硬條件上,也體現在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對金融産品的認識、對金融風險的判斷、對金融糾紛的調解等業務處理“軟實力”上。

  個人消費貸款存在一定風險漏洞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金融與財貿研究所副研究員、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副所長 羅志華 博士

  整體來看,消費金融主要針對零售市場提供分期服務,以小額、分散為特色,具備“小、快、靈”優勢,無抵押擔保,程式快捷。羅志華認為,目前,中國消費日益呈現個性化和多元化,伴隨消費品的擴容,消費金融服務也在不斷升級。傳統的銀行業其實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例如銀監會很早就下發了一份名為《個人消費貸款領域風險提示的通知》,明令要求個人消費貸款不得用於非消費用途,但在房貸政策不斷收緊、各種理財手段不斷創新的情況下,將消費性貸款用作投資、購房等行為並非什麼新鮮事。一般都是真實的合同、真實的發票、真實的備案,很難從程式上發現問題,“如果只是汽車、裝修等消費品的貸款,對於銀行來説還比較好解決,銀行可以直接將錢打到第三方賬戶。但這還是在個人沒有與仲介及經銷商聯合的情況下。除此以外,對於其他需要打入個人賬戶的貸款項目,銀行無法對其用途進行有效監控。”羅志華説,“這也是銀行消費貸款不良率上升的原因之一,所以銀行需要更加注意前期調查和貸後管理跟蹤,及時發現問題。”

  本報記者 張惠 張婭娜 寧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