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幸福花開黔西南

  • 發佈時間:2015-10-07 04:45:2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爭平

  坐落在黔西南群山深處的興義市烏沙鎮普梯村,是布依族、苗族、白族、漢族等多民族世代聚居的古老村寨,7個自然村組星羅棋佈點綴在高山河谷之間。過去,因地處偏遠,山路艱難,且旱情多發,曾是黔西南地區最貧困的村寨之一。然而,短短五六年間,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指導下,武警黔西南州支隊接力實施的精準扶貧工程相繼開花結果,普梯村步入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今年全國扶貧日到來之前,記者慕名來到普梯,登上位於全村最高處的二級提灌工程蓄水池頂,放眼望去,黃泥河在山谷中蜿蜒如帶,依山而建的新居錯落有致,滿坡經果林鬱鬱蔥蔥,各色林下作物長勢喜人,一幅小康農村的怡人景象。

  找準扶貧攻堅的突破口

  眼前的布依山寨青翠欲滴,讓人很難想像,缺水乾旱曾讓這裡的群眾苦不堪言。

  武警黔西南州支隊保衛股股長林波告訴記者,2009年末到2010年初,貴州遭遇大旱,普梯村田地龜裂,人畜飲水告急。支隊官兵開著水罐車運水到山下,再肩背手提把一桶桶清水送到村裏,老百姓那一雙雙無助的眼神裏迸射出的驚喜目光,讓他至今難忘。

  “普梯住在半山坡,十年九旱愁煞人;黃泥河水門前過,喝到嘴裏累折腰。”這是當地一首順口溜。

  村黨支部書記郭成林告訴記者,“喝口河水這麼難,是因為到河邊取水要走10多裏山路,挑一擔水需走3個多小時。過去,老百姓是用水窖儲水喝,而山坡上的果園和田地就看老天爺的臉色了”。

  當黔西南州黨委政府剛剛把普梯村扶貧幫困的任務交給支隊黨委時,對鄉親們用水艱難感同身受的武警官兵決定,把扶貧攻堅的突破口放在“水”上,“不能再讓老百姓守著河水靠天吃飯,要把河水引到山上為老百姓造福”。

  2010年4月,由支隊牽頭,籌措92.6萬元的一期飲水工程正式開工。説起當時的情景,普梯村革居村組70多歲的村民張雅興仍感動不已,“河床裏,鑿石放炮挖出5米寬5米深的引水井,好多兵娃娃手磨出水泡,沒人叫苦。村裏通知每家出一個勞力,結果在家的所有村民都來了”。

  經過兩個多月奮戰,流淌了千年的黃泥河水,終於爬上了高高的山坡,流進了普梯村最大的革居村組。當清涼的河水從水管流進70多歲的村民羅開芬家時,老人激動地説:“自從嫁到普梯村,我背水背了幾十年,背都壓駝了,做夢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喝上自來水。”

  2012年,邵恩勝走馬上任支隊政委,他和黨委一班人決定,再接再厲,建二級用水提灌工程,把惠及群眾的事辦大辦好。“當時,我剛到任,興義地方政府部門沒幾個人認識我。但我覺得,給鄉親們辦事,不能怕難。”邵恩勝説,經過幾個月的奔波、協調,湊足了近500萬元工程費用。經過一年半建設,基本覆蓋全村3000多村民飲水和萬畝經果林灌溉的提灌用水管網終於建成了。

  吉普車進出普梯村的路,水泥路面,硬實平坦。“路修得不錯啊!”記者讚嘆。郭成林接過話頭:“這也全托了武警支隊的福啊”!普梯村窩在群山深處,以前村民趕集、看病,翻山越嶺要走兩個多小時的泥濘山路。汽車進山,那簡直是夢境。村民們種的桃子不能及時運出去,賣不出好價錢。就連賣豬,每斤都要比市場價低一元錢。

  這又是一個扶貧攻堅的大手筆。支隊政治處主任周懷富告訴記者,當時,支隊掏出家底資金36萬元,協調資金260萬元,出動車輛270多臺次、兵力3000多人次,組織村民搬運沙石2萬多立方米,運送水泥等物資80多噸。大戰3個月,把一條連接山外國道的30公里水泥路穿山越嶺鋪進村寨。

  “現在到了摘果季節,果商們開著卡車進山收購,收成好的人家,一年光水果就能賣個3萬多元。這路,真是鄉親們的致富路啊!”郭成林感慨地説。

  扭住“精準扶貧”狠下功夫

  飄香雲貴的烏沙艷紅桃,今年又是個豐收年。“好多農戶今年僅賣桃,就收入三四萬元。”走在桃園裏,郭成林掩飾不住心頭的喜悅。

  自從與普梯村結對幫扶,“幫到點子上”,一直是支隊黨委的不懈追求。桃樹、生薑等經果作物,多少年來一直是普梯村民的主要收入。但由於品種退化,果品品質不高,很難賣出好價。近年來,支隊協調農林專家,持續嫁接優化改良品種,新品艷紅桃種植已達到5000多畝,橘子林600多畝,生薑規模種植也初見成效。

  “2014年初,支隊又幫助村民引進辣椒種植項目,建成千畝無公害辣椒基地,並協調貴州調味品龍頭企業老乾媽公司半邊天合作社與村裏簽訂了辣椒産銷協議。當年僅辣椒一項,全村純收入就超過400多萬元。鄉親們的腰包眼見著鼓起來了。”説起支隊牽線搭橋引進和經營的這個新品種,烏沙鎮人大主席卿榮華讚不絕口。他告訴記者,普梯村群眾能自覺改變舊的種植習慣,大膽調整産業結構,是因為在武警支隊的幫帶下,建成了一個群眾信得過的黨支部,給了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村民們由守著一畝三分地、等著發扶貧款,變為主動改變生産條件、種植經濟果林,發展經濟、科技致富的熱情空前高漲。

  郭成林告訴記者,2009年以前,村裏每人平均年收入僅2300元。2014年,每人平均年收入已突破萬元。

  普梯村黨支部活動室,也是村民們學習黨的農村政策和科技致富技能的課堂。靠墻一排書櫃裏,擺著黨建類、科技類、農業實用技術方面的書籍2000余冊。黨支部經常邀請農技人員舉辦科技知識講座,為村民新品種種植養殖釋疑解惑。

  郭成林拍拍支隊保衛股長林波的肩膀,轉身對記者説:“今後村黨支部的工作更有主心骨啦”。原來,近些年,林波受支隊黨委委託,經常進村入戶了解群眾需求,為村裏的大事小情與支隊和地方黨委政府溝通協調,可以説對普梯村的情況瞭如指掌,也是普梯村小康建設的有功之臣。興義市委剛剛作出決定,任命林波為普梯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普梯村外不遠,一座鄉村學校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佳克中心學校”。山洼洼裏,竟然有如此漂亮的校園。卿榮華帶著記者走進校園,指著學校近年新蓋的三層綜合樓、教學樓和一棟四層的學生宿舍樓説:“如果沒有武警部隊的扶持,我們哪能建起這麼好的學校。你看這個水泥操場,過去就是一個土壩子,孩子們上體育課,課間玩耍,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前年,武警支隊不僅協調資金為學校配置了一批電腦和電教設備,官兵們還自己動手硬化操場1600平方米,種植草坪1800多平方米,修建了籃球場和田徑運動場。”

  把貧困地區的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邵恩勝告訴記者,近年來,支隊先後資助了30名輟學兒童重返校園。最近他剛剛和興義市重點中學達成意向,請他們為佳克中心學校培訓教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