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醫療重點領域改革成效顯現

  • 發佈時間:2015-10-07 04:45:1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一輪醫改自2009年啟動以來,總體成效初步顯現,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得到很大發展。但與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近日發佈的《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09—2014)》認為,相關部門還應繼續深化幾個重點領域的改革,包括健全籌資機制,鞏固和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加快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並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等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發佈《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09—2014)》。報告認為,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總體成效初步顯現,居民健康狀況指標持續改善,城鄉居民健康差距不斷縮小,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現象有所緩解。

  城鄉居民健康差距不斷縮小

  《報告》指出,國際社會對中國醫改的進展和階段性成果給予了積極評價,總體認為中國醫改在整體上把居民的需要作為優先重點,強調政府保障人民福利的責任,引領中國衛生體系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統計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城鄉居民健康差距不斷縮小,城市孕産婦死亡率2009年比農村低7.4/10萬,到2013年差距縮小到1.2/10萬;城市嬰兒死亡率2009年比農村低10.8‰,到2013年差距縮小到6.1‰;城市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009年比農村低13.5‰,到2013年差距縮小到8.5‰。

  政府不斷加大投入,衛生總費用的結構發生了較大改變。衛生總費用中個人衛生支出比重呈下降趨勢,政府預算和社會衛生支出的比重不斷上升。個人衛生支出所佔比重從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3年的33.9%,政府預算和社會衛生支出所佔比重從2008年的24.7%、34.9%分別提高到30.1%和36.0%。參合農民住院費用自付醫藥費用比例從2009年的73.4%下降到2013年的43.4%。

  城鄉居民抵禦疾病風險的能力有所增強。2013年,城鎮職工醫保住院患者實際報銷比達到73.2%,新農合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達到56.6%,城鎮(城鄉)居民醫保住院患者實際報銷比達到56.7%。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顯著加強,衛生服務可及性得到明顯改善,達到規定建設標準的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比例大幅度提升。與2008年相比,未就醫的比例由37.6%下降為15.5%,年住院率由6.8%提高到9.0%,年應住院而未住院比例也有所下降。

  城鄉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具有較好的滿意度,醫患關係有了明顯好轉。第五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門診和住院患者的總體滿意度分別為76.5和67.2。2014年發生在醫院的侵犯公民人身等案件與上年同比下降10.6%,醫療糾紛較上年同期下降18%,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成功率在85%以上,已經成為醫療糾紛處理的重要渠道。

  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明顯進展

  《報告》認為,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明顯進展。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為實現全民醫保奠定重要基礎。

  統計顯示,我國初步形成了覆蓋全體居民的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經過5年的努力,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人數逐年增加,從2008年的11.3億人增加至2013年的13億人以上,已基本實現醫療保障制度的全民覆蓋,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初步形成。

  國家建立基本藥物制度,是本次醫改“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原則在藥物政策領域的具體體現。我國政府以基本藥物制度為核心,構建了藥品集中採購的新機制,進一步推動藥品生産流通領域的改革,以期不斷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建立了政府制定基本藥物招標採購辦法、地方政府主導基本藥物採購和配送的藥品集中採購制度框架,促進我國藥品生産流通、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變革。

  此輪醫改首次提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目標,將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作為改善衛生公平的重要途徑和策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來源主要由政府預算安排,基本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府預算籌資、分級承擔、經費預撥、考核結算的經費保障機制。國家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財政投入從2009年的全國每人平均15元提高到2014年的35元,服務項目從9大類增加到11大類,推動了衛生發展模式從重疾病治療向全面健康管理轉變。

  我國公立醫院試點改革成效,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初步實惠。對2012年年底啟動改革的343個試點縣的分析可以看出,縣級醫院次均診療費用和每人平均住院費用增長率都得到了有效控制,2013年增長率分別為3.2%和6.3%,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城市公立醫院也呈現相同趨勢,城市三級公立醫院次均診療費用和每人平均住院費用分別從2010年的9.1%和12.7%下降到2013年的5.3%和3.9%。此外,群眾看病費用自付比下降。醫院總收入中,來自於醫保基金和財政補助的收入佔比不斷提高,患者自付比從2009年的61.9%下降到2013年的52%。

  健康服務業得到空前重視

  《報告》指出,2013年9月,國務院制定《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健康服務業的概念,一時間一些社會資本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相關部門多種形式推動其發展。

  目前,社會辦醫的資源量和服務量明顯增加,服務能力不斷提升。2013年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到43.9萬所,其中非公立醫院11313家,2009到2013年年均增長16%,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總數75.5萬張,佔總床位數的比例從2009年的8.5%提高到2013年的12.2%,非公立醫院診療人次達到2.9億,佔醫院診療人次數的比例從2009年的8%提高到2013年的10.5%。

  國家將發展養老服務業作為發展健康服務業的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提出建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的框架。2013年出臺《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醫養結合發展,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目前,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試點“醫養結合”養老模式。

  國家同時將商業健康保險作為發展健康服務業的重要內容。2014年11月,《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提出要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産品,推動完善醫療保障服務體系,提升管理和服務水準。相關部門出臺相應措施扶持商業保險,依照企業經營狀況採取減免營業稅或個人所得稅的方式支援單位集體或個人共同出資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産品,允許個人使用社會保險個人賬戶基金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産品。2014年我國商業健康險保費的總額達到1587.18億元。

  建立基層首診和分級診療制度

  《報告》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健康保障水準提高,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居民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對於高端多樣化醫療服務的需求快速增加,目前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結構仍不合理,品質與人民群眾的需求仍有差距,醫療費用負擔仍然較重,深化醫改面臨新挑戰。

  《報告》建議,以醫保制度改革為突破點,建立基層首診和分級診療制度,為有序就醫的形成提供制度基礎。在現有人力資源不足和簽約服務需求之間存在矛盾的情況下,加強區域協同,以慢性病和重點人群為切入點,以醫保支付為杠桿,以資訊技術為支撐,立足防治結合,逐步開展簽約服務,建立全科醫生與居民的穩定服務關係,提高服務的連續性、協同性,改善服務品質。

  明確基本衛生服務籌資來源、額度、支付方式及增長機制,從法律層面保障基本衛生服務投入的穩定性,消除投入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和醫務人員的專業價值,採用合理的測算標準和科學的測算方法,合理確定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成本和價格。

  打破現有的“定編、定崗、定人”制度,科學設定人員編制數量,創新編制管理方式,可採取虛擬編制,實行政府購買崗位的辦法,落實基層單位用人自主權,由機構負責人根據實際需求自主聘用所需人員,建立基層人才流動機制。完善績效工資制度,允許將一定比例的機構業務收入用於績效分配,建立收入增長機制,調動積極性。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建立以品質和健康改善為導向的績效考核辦法,促進醫務人員服務行為從根本上發生改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