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陳立鋒返鄉辦農場貧困村靠大山興業

  • 發佈時間:2015-09-25 07:31:0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振中

  “以前,守著大山過窮日子。現在,雖然山還是那座山,但我們大打‘高山牌’,發展生態農業,創辦家庭農場,高山‘果蔬+水稻’成了農場的兩件寶,真正‘靠山吃山’過上了好日子。”9月對巡頭村來説,是個豐收的季節,9月21日,巡頭村村主任陳立鋒一邊組織人手割中稻、摘番茄,一邊樂不可支地跟記者算著收成賬。

  巡頭村,是湖南省邵陽市城步縣最典型的貧困村,海撥900多米的巡頭村就夾在界山與南山之間。村後,翻越界山,2公里之外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縣;村前,再走3公里,就是我國南方最大的高山臺地草原——城步南山大草原。

  “身前身後都是山,巡頭村夾在中間,村民們已經習慣了,要想告別貧窮,就得走出大山去打工。”巡頭村村主任陳立鋒説,在2008年以前,他也是外出務工族中的一員,經過數年打拼,成為廣東省東莞市一家製鞋廠的管理人員,過上了相對富裕的小日子。

  2008年,陳立鋒回老家過春節,看到村裏田地依然荒蕪,村民生活貧困依舊,陳立鋒感觸很深。思之再三,他決心返鄉回村,帶頭髮展産業。2009年,陳立鋒翻耕界山旱土,帶頭種起番茄等高山蔬菜,部分村民跟隨他的腳步,開始嘗到了甜頭。

  2014年,村民們選舉陳立鋒擔任村委會主任。“當了村主任,可不能光想著一個人和少數人致富了,一定要為村裏鄉親脫貧找條出路。”上任之初,陳立鋒天天都在為全村的産業發展苦苦謀劃。

  契機來了,2014年,湖南省決定培育扶持10000戶家庭農場。陳立鋒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他看來,巡頭村海拔高,土地分散,要發展規模農業實在不容易,但家家屋後有山地、屋前有水田,正適合發展家庭農場。

  “家庭農場,不能光有‘場’,沒有‘農’,否則會讓群眾‘竹籃打水一場空’。”陳立鋒深知,鄉親們既不了解家庭農場,也不曉得該往“場”裏裝什麼“農業産業”,更怕有風險,擔心一旦搞砸會連“家”都整垮了。“説千道萬,不如甩開膀子帶頭幹。”2014年,陳立鋒發起成立五團“高山”家庭農場和延季節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7位本村農戶,利用自家田地,並流轉一部分土地,創辦家庭農場,開展適度規模經營。田地有了,到底用來種什麼?陳立鋒帶頭用“兩塊地”盤活“兩個市場”:屋後山地用來種植高山果蔬,屋前水田用來種植生態水稻,果蔬和水稻直銷到較近的南山旅遊市場,並通過龍勝縣遠銷至廣西、廣東等地,甚至賣到香港市場。

  2015年,陳立鋒等7戶家庭農場的山地主要栽植番茄。由於今年行情看好,每斤批發價均價在1.5元,每畝番茄純收入就達11000元,番茄一年可長夏秋兩茬,光這一塊的收入就有近200萬元。村民舒陳華是家庭農場的受益者,屋前種水稻,屋後流轉土地種起番茄,還利用自家山地栽植30畝青梨,一年純收入就達20多萬元。

  站在舒陳華家的吊腳樓裏眺望,只見水稻金黃、青梨誘人、番茄紅得透亮,自然形成一幅美麗的三色畫卷。確實,巡頭村昔日荒蕪的土地,如今已然綻放蓬勃生機。這個邊境貧困村不僅正在告別貧窮,而且伴隨家庭農場和生態農業的發展,已經吸引部分遊客前來觀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