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90後圖省事 80後看學區 70後為投資

  • 發佈時間:2015-09-22 07:32:49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長春晚報記者 祝微 谷迪

  在本屆房交會上,90後成為了異軍突起的買房大軍,而“拎包入住”的商品住宅成為他們的首選。與90後相比,已為人父母的80後買房時則大多關注是否為學區房或贈送學位。

  方便和實用才是首選

  每天這麼忙還要做飯?做完飯還要刷碗?夜宵還不能擼串兒,所以與開發商和物業相比,90後更在意房子周圍有沒有美味的餐館。採訪中記者發現,本屆房交會上,年輕的面孔多了起來,90後已經悄然殺入購房大潮。

  “我1990年的,本來不想買房,可看現在房價低,而且婚後想過二人世界,有個房子也好找對象,呵呵。”小郭今年25歲,買房的意願大多來自父母。他只需選擇,買單的其實是父母。

  採訪中,記者發現90後的買房意願並不強,但也都陸續步入婚姻殿堂,有房傍身總比租房好的觀點也被父母們逐步灌輸。雖然他們沒有形成自我的家庭觀點,但在他們眼中,更關注的是房子是否為一手,是否拎包即住及附近的超市、飯店等購物場所是否齊全。

  23歲的小朱是一家幼兒園的幼師,即將和男友步入婚姻殿堂,他們也成為這撥90後買房的大軍之一。

  “我倆都剛剛工作,積蓄不多,面積在60平方米以內,最好拎包即住,附近飯店多一些。”小朱説,她和男友都不會做飯,二手房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看中的多個商品房由於剛剛落成,附近的配套設施並不全,設施全的小區價格又高,選擇上有些困難。

  在房交會現場,記者連續兩天採訪了25名90後購房者,50%的90後將實用性放在了首位,30%的人更喜歡個性時尚。這個常常被冠以非主流的90後其實在買房時考慮的往往是方便和實用。

  李先生是1991年出生的,參加工作才1年時間。“我工資一個月才3000元錢左右。憑藉自己的能力買房基本不太可能。我打算三四年後再買新房。”李先生對記者説,當記者問起他為什麼不先買個二手房時,李先生表示,“首先,公司給員工有住房貸款只能是買新房子的時候才能享受;另外,買二手房之後太麻煩了,比如説廚房的管道年頭久了全是油污,墻壁也可能需要重新粉刷,重新裝修花費也不少;再有就是新房子的物業、小區規劃要比老房子好很多。所以我覺得還是買新房子比較合適。”

  對此,克而瑞房價點評網高級分析師王宸表示,在近兩年來的房交會上,90後已經漸漸成為展會上的主要購買力。

  學位學區比房子本身重要

  看著現在的房價,70後正為當年早買房而“偷著樂”,而苦了的卻是80後,2010年時,80後三十而立,大多數人都要面臨結婚生子的壓力,房子是頭等大事,尤其是近兩年,80後的兒女大多步入小學階段,買房首要就是看學區、學位,其實,在他們的眼裏,好的學區和學位遠比房子重要。

  “對我們80後來説,買房不靠父母,大多是貸款,雖有壓力,但考驗的卻是我們的能力。”小李今年35歲,兒子正在讀學前,明年即將進入小學,小李和愛人也早早的為孩子購買了學位房,雖然價格明顯高於附近的小區,但為了學位,小兩口覺得都值得了。

  “我買的房子在凈月附近,送的是長春市重點小學和初中9年的學位,雖然購買時比周邊的小區每平方米高近2000元,但為了孩子上學方便,打好基礎,我們再辛苦都是值得的。”首付21萬元交到開發商的一剎那,小李和妻子11年的積蓄也被一掏而空。

  其實,像小李夫婦一樣的80後並不佔少數。在本屆房交會上,記者發現二手房區尤其受到80後的關注。魏女士就剛剛購買了一套帶學區的二手房,“我倆都是獨生子女,雙方父母拿錢給孫女買房,雖然是雙方父母支付了首付,但月供還是要我倆共同承擔。80後的我們不想當房奴,但也不想啃老,即將步入40歲的我們今後拼的是能力,而不是心態。”她説,成為房奴,是我們主動選擇的。

  記者隨後又採訪了一位80後的購房者。“我今年28歲,工作有5年的時間了。現在一個月的工資是4000元錢左右。在我的同齡人中,貸款買房子的人有很多,大多數都是用作婚房。我這次來房交會,是打算看看有沒有中意的房子,要是有的話,也是打算貸款買一套。”當記者問起買房主要考慮的因素時,這位購房者告訴記者,“我考慮的最多的可能會是性價比,其次是品質、區域等。”

  記者之後又隨機採訪了一位1987年出生的顧客。“我打算在明年年底和女朋友結婚,所以就想在結婚前先買套房子。因為我和女朋友現在工資都不是很高,所以我倆就想買一套不是很貴的,80到90平方米的,性價比高點兒的房子,房價最好在每平方米5500元左右。”

  要地理位置好適合投資

  相對於90後、80後來説,在本屆房交會上,記者發現70後的購房人群並不多。

  “我當時在綠園區那邊買的90平方米的房子才8萬元錢,現在怎麼也得值60萬。”李女士是1978年生人,目前擁有兩套住房。她告訴記者,他和愛人都是獨生子女,21歲結婚,雖然結婚時的房子是公婆買的,但在5年後他們就把買房錢還給了父母,隨後做生意又買了一套大面積的商品房,打算以後和父母一起住。

  作為當今社會的頂梁柱,70後大多工作穩定,事業有成,他們擁有的住房價格較購買時已經翻了幾倍,吃喝不愁,對他們來説,房子已經不再是問題。因為他們早早完成了自身的積累,完成了房子的升級換代。

  如果説90後買房是看選擇,80後買房是拼能力,那麼70後買房則是看心態。事業有成的呂先生説:“我們當初買房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周邊配套設施、有沒有學位、是不是學區房什麼的,只考慮一個因素,就是能不能順利入住。”從50平方米的兩室一廳,到現在178平方米的四室兩廳,隨著呂先生事業的發展,房子對他來説顯然不是問題。“我們那時候買房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啊,什麼都不考慮,連朝向、公攤面積我們都沒什麼概念,只想快點有個房。但現在也算小有經驗了。”呂先生説。

  馬女士今年41歲,家裏已有一套住宅。“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大多數家裏面都有至少兩套房子了。我家現在是有兩套房子,一套是我和我丈夫住,另一套是貸款買的,已經租出去了,每個月拿收回來的租金,自己再往裏面添一點兒錢就能還貸款了。”馬女士告訴記者説,“這次來逛房展會,是看看有沒有地理位置好又適合投資的房子。”

  跟馬女士年齡相倣的王女士,因為手裏有一些閒置資金,想再買一套小洋房。“我主要是想買一套一樓的小洋房。這樣的話,我既可以自己住,要是到時候不想住也可以用作商品房做些小生意。我想買的房子是價格不要太貴,每平方米7000元至8000元左右的,小區規劃好些的。”王女士對記者説,“我之前也給一些房地産項目打過諮詢電話,可是都沒有太滿意的。這次來房交會就是想趁著這個機會將長春市的房地産項目都逛一遍,省著還得自己找。”王女士還對記者説,她這次逛展會已經相中了幾家房地産項目的房子,隨後會去樓盤看看,了了自己的一樁心事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