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清泉街社區“當家人”

  • 發佈時間:2015-09-15 05:45:1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興隆巷街道清泉街社區,一提起武荷香,居民們都讚不絕口,“武書記把社區當成自己的家,和居民就像親人一樣,大家有什麼難事、急事都願意找她”。

  今年65歲的武荷香已經幹了30多年的社區工作。多年來,她從來不計報酬,孝敬老人,幫扶弱勢群體,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一名基層幹部的無悔追求。

  清泉街社區有蒙古、回、滿、藏、維吾爾等9個少數民族228戶近千人。武荷香一直無償照顧社區內的18位孤寡老人、6位殘疾人和4名孤兒。不僅為他們全部申請了低保,且經常送衣、送被、送錢;逢年過節還會提前把自購的肉、蛋、油、糧、水果、蔬菜送到他們家中。因為她知道,這一點一滴的小事,會給別人帶來溫暖。

  52歲的史喜林是個“孤老戶”,曾“七進七齣”監獄,坐牢20多年,最後一次釋放是在2004年。曲折的經歷讓他對生活不抱希望,身邊人躲著他走,武荷香卻主動找他聊天。起初,史喜林不領情,對她説:“我坐了20多年牢,警察都沒管好我,你就能把我改造好嗎?”武荷香沒有放棄,經常找他溝通,了解他的真實想法。通過一天天的溝通、感化,史喜林漸漸地接受了武荷香。後來,在武荷香的撮合下,史喜林成了家有了娃;武荷香還協助他申請低保、廉租住房。史喜林深情地説,“武書記讓我過上了踏實的日子。如今我也加入了社區志願者,為大家做點事,給武書記分憂”。

  武荷香知民情、識民意、解民憂,努力營造社區“大家庭”的濃郁氛圍。她強化社區內部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項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為每一戶居民建立了社區居民戶卡、資訊卡,對社區內弱勢群體、外來人員等分類建檔。“社區共有26戶少數民族困難家庭,我們建立了相應的少數民族困難家庭臺賬和少數民族低保戶臺賬,以便長期跟蹤服務。”武荷香情係社區,對社區內困難戶做到心中有數,各民族不分彼此。

  回族居民劉偉下肢殘疾,愛人沒有正式工作,女兒又在上大學,武荷香到府為他排憂解難,聯繫民政部門進行救助;蒙古族居民姚志敏因車禍致殘,全家人沒有住房,武荷香為其申請了低保,還幫助她家申請了廉租房……受武荷香影響來社區做志願者的李月珍老人含淚説:“武書記是黨培養的好幹部。她自己連頓早點都捨不得在外邊吃,卻總是接濟別人。”

  武荷香卻説:“我沒有他們説得那麼好,我只是個黨員,充其量是個社區書記。我這麼做是我的職責所繫,這都是應該做的!”

  這些年,“全國勞動模範”“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社區工作者”……武荷香大大小小的榮譽獲得很多,可她依然每天在社區裏辛勤地忙碌著。用她自己的話講,“黨和政府給我的是服務平臺,不是光坐辦公室的,是為了多了解民情,多為居民辦實事的”。

  武荷香還時常告誡社區志願者:“百姓的小事就是我們的大事。對群眾不開空頭支票,只要説下了就得辦。這樣百姓就沒有怨氣,我們的工作才好開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