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常駐鄉村間
- 發佈時間:2015-09-12 02:31:02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楊通球本報記者劉久鋒
背上行囊,走出機關,深入農村,住進農家,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是貴州省黔東南州第一書記的真實寫照。
他們不是簡單地“駐村”,而是切實為駐地出思路、解難題、謀發展。
大舞臺、準選派、精管理
黔東南州在選派的“準”字上下功夫,結合各村實際情況,按照黨群部門幫弱村、經濟部門幫窮村、政法部門幫亂村、科技部門幫專業村、農業部門幫産業村原則,從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精準選派有較強組織協調和處理複雜問題能力的年輕黨員幹部駐村擔任第一書記。
州、縣、鄉都十分重視第一書記的管理和考核工作,按照發展好村第一書記指導抓,發展中村第一書記配合抓,貧困村、軟弱渙散村第一書記具體抓的思路,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督查指導和日常考核力度,確保第一書記下得去、蹲得下。
麻江縣壩芒鄉壩河村第一書記劉應福一門心思沉在村裏,積極引進有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供銷公司,幫助協調土地,引導群眾種植高山冷涼蔬菜1050畝、烤煙200畝,為該村群眾帶來每年300多萬元的收入。
“廣闊農村大有作為,我在這裡學到了很多在機關永遠也學不到的東西。”劉應福如是説。
據統計,“全覆蓋”選派到村任職的1756名第一書記中,35歲以下幹部509名,佔28.99%;本科學歷973名,佔55.41%;科級以上幹部630名,佔35.88%;後備幹部350人,佔19.93%;退二線的幹部111名,佔6.32%。選派的幹部不僅年齡結構和文化結構都有了較大改善,而且熟悉農村工作,“擅長打硬仗”,“能啃硬骨頭”,成為了推動農村實現全面同步小康的“主力軍”。
“三大課堂
”講出名堂
“這個培訓班舉辦得很及時,讓像我這樣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的第一書記學會了很多基層工作方法。”參加施秉縣組織開展為期一週的專題培訓班後,省商務廳派任的施秉縣楊柳塘鎮長田村第一書記蔡雷深有感觸。
為切實增強第一書記服務農村能力,黔東南州為第一書記量身定制學習培訓“三大課堂”。
首先,以縣(市)為單位,集中第一書記到縣(市)委黨校開展專題培訓,重點培訓農村消防知識、基層組織建設、農村工作方法等內容,切實提高第一書記的履職能力。
其次,邀請一批連續駐村多年,對如何做好農村工作有著獨到見解的第一書記,交流思想,傳授方法,“碰撞”經驗。據統計,在開展選派第一書記到村任職工作中,全州共開展各類經驗交流103場次,參加經驗交流的第一書記達600余人次。
再次,組織第一書記到各類基地課堂,産業發展示範點去現場觀摩,實地考察。
臺江縣衛計局派任的該縣方召鄉方召村第一書記田文武,就是通過到全州基層組織建設精品示範點臺拱鎮南省村現場觀摩後,才確定了“‘靠山吃山’,用好用活本地資源,發展特色經濟”的路子,採取“公司+協會+農戶”的方式,在方召村發展金銀花種植2000多畝,發展黑毛香豬養殖戶200多戶,發展朝天椒特色農産品種植400多畝,發展種植金秋梨70畝,特色經濟預計每年可為農民創收600多萬元。
蹲在點上,暖到心上
第一書記俯下身子、沉下心思,落實了大量讓群眾“暖心窩”的實事。
州煙草局派駐施秉縣白垛鄉半河村第一書記王亞明駐村以來,先後與3名留守兒童和2名留守老人結成幫扶對子,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23件。
州委辦派任丹寨縣興仁鎮岩英村第一書記楊正發,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始終堅守在抗洪救災第一線,冒著被洪水吞噬的危險,一個一個地把被洪水圍困的群眾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臺江縣老屯鄉長灘村第一書記楊亞群,創新村民自治管理,以居住相連、産業相似的十戶聯成一個主體,將合醫、低保、環境衛生、計生等權力下放到戶,開展“十戶一體”創建活動,並開展季度評優表彰活動,促使長灘村群眾環境衛生保護意識有效提高,村容村貌進一步美潔。
魏丕業自任天柱縣遠口鎮遠口村“第一書記”以來,先後爭取省發改委以工代賑項目90萬元;省工商局微型企業扶持資金220萬元;省扶貧辦種草養羊項目150萬元和專項黨建扶貧資金20萬元;省移民局黑木耳種植項目50萬元,荷花蓮藕種植項目44萬元,農家樂項目35萬元,精品水果種植基地項目118萬元,果蔬大棚項目34萬元,蛋雞養殖項目20萬元,肉牛養殖項目30萬元。
…………
在黔東南,第一書記已經逐步成為基層和群眾發展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他們用自己的真心贏得了民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