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能源汽車的“區民待遇”

  • 發佈時間:2015-09-10 21:31:33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特約撰稿人 許空 本報記者 王亮  責任編輯:羅伯特

  15年前,《國際商報》曾與《中國經濟時報》和《中國經濟導報》對8城市汽車市場做了一次聯合調查,發現在中國爭取入世的緊鑼密鼓中,在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地方政府拆除地方割據的“籬笆墻”後,汽車市場五花八門的“籬笆墻”名亡實存,外地廠家依然要在家鄉以外的地區爭取“區民待遇”。15年後的今天,《國際商報》在採訪中發現,汽車市場地方割據的“籬笆墻”依然存在,不同的是如今的這些“籬笆墻”主要針對的是新能源汽車這一中國政府傾力發展的領域。

  8月26日,北京市2015年第四期新能源汽車搖號産生了3333個新能源小客車個人指標,及993個新能源小客車單位指標,中簽率僅為38.1%,相對年初100%中簽率,下降6成多,新能源汽車已經是一號難求,這從一個側面顯示出新能源汽車在北京地區的接受度迅速提升。

  全國的銷售數據也支援這一現象。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7月,新能源汽車生産19307輛,銷售16884輛,同比分別增長2.2倍和3.3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産銷分別完成11252輛和8970輛,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3.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産銷分別完成8055輛和7914輛,同比均增長3.4倍。全國範圍內新能源汽車仍在快速發展。

  另據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數據顯示,7月,列入《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前四批的新能源汽車生産1.81萬輛,佔當月産量的89%。

  但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明顯的“區域特點”。從《國際商報》記者拿到的1~6月上牌情況來看,位居新能源銷量前五名的北汽新能源主打産品EV200的上牌量集中于北京市,而上汽榮威550與E50的最大上牌量也集中在上海。奇瑞、康迪、江淮的新能源汽車上牌量也主要集中於安徽、浙江、山東等産地。而新能源汽車銷量頭兩位的比亞迪與知豆的情況也並沒有好多少。對於比亞迪來説,最大的銷量支援來自於上海與廣東;而知豆則來自於山東和廣東。是這些廠家生怕肥水流入外人田,捨不得離開“娘家”嗎?

  15年前,《國際商報》曾與《中國經濟時報》和《中國經濟導報》對8城市汽車市場做了一次聯合調查,發現在中國爭取入世的緊鑼密鼓中,在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地方政府拆除地方割據的“籬笆墻”後,汽車市場五花八門的“籬笆墻”名亡實存,外地廠家依然要在家鄉以外的地區爭取“區民待遇”。15年後的今天,《國際商報》在採訪中發現,汽車市場地方割據的“籬笆墻”依然存在,不同的是如今的這些“籬笆墻”主要針對的是新能源汽車這一中國政府傾力發展的領域。

  補貼要打“白條”

  新能源汽車在中國還屬於市場培育期,如專車平臺、到府保養需要資本燒錢一樣,補貼也是新能源汽車目前發展的主要“推手”。2013年9月,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四部委聯合出臺了《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正式出臺。隨後,9個城市(群)88個城市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群)。

  2014年,這些推廣應用城市陸續推出針對2015年的地方補貼政策及實施細則,包括北京、天津、武漢、青島、廣州、深圳等16個城市,及福建、湖南兩個省,推出了按照國家補貼標準1:1的比例給予地方配套補貼的政策。其中青島、廣州和深圳所提供的補貼政策,原則上按照與中央2013年補貼標準1:1的比例確定最高補貼上限。

  與此同時,如上海則推出純電動汽車補貼4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補貼3萬元;太原、晉城固定補貼2萬元,臨沂、海口則按照國家標準的60%提供地方補貼。

  這些城市的補貼政策有力地推動當地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前五的品牌上牌量數據顯示,北京、廣東、湖南、山東、浙江等地都接近或超過2000輛,五個品牌在上海的上牌量更是高達12000輛。同時天津、湖北、安徽三地的上牌量也都超過了900輛。

  但地方新能源補貼政策並沒有很快落實到“現金”。

  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銷售副總裁李雲飛告訴《國際商報》記者,目前新能源補貼基本上都是廠家或經銷商家先墊付補貼給消費者,後來根據國家和地方補貼標準要求,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上報,按照季度、半年度、年度發放。

  如果説,比亞迪可以靠在傳統汽車領域裏的收益來墊付新能源汽車補貼的話,那麼只生産純電動轎車的知豆(國內銷量也位居前五)則深陷墊付補貼的困境。在各地方補貼不到位的情況下,知豆電動車銷售多先由經銷商墊付補貼,地方一旦有補貼則給到經銷商。但隨著銷量增多,墊資日益龐大,經銷商難以為繼。知豆提出所有相應的補貼墊款全部由其承擔。2014年知豆整體銷售7000余輛,墊付2億元。今年上半年銷售1.8萬輛又補貼5億多元。

  這些墊付的補貼,將陸續通過知豆與當地的政府、財政、經銷商三方一同開設的共管賬戶,回到知豆。“去年拿到補貼有3個城市,今年將近有10個城市,去年賣的車(補貼)今年終於拿到了。”知豆董事長鮑文光向《國際商報》記者表示。

  除了墊付之外,新能源汽車企業要拿到地方補貼,還往往面臨繁雜的“自治板塊”。如惠州市與福建省的相關政策,都確立了1:1的地方配套補貼政策,但惠州市的地方補貼則分別來自於省、市、縣區;福建也需要區市承擔40%-30%的補貼。拿到這些原屬於自己的補貼,企業需要週旋于各級政府之間,往往數月不得結果。

  “籬笆墻”花樣翻新

  如果説補貼“白條”至少是充滿希望的等待,那麼地方壁壘則讓許多“志在四方”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問路無門。

  汽車作為長鏈條,上下游帶動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産業,一直是各地方政府的“心頭好”。早在2000年,中國便有29個城市把汽車作為第一支柱産業,並施行各種手段予以保護。因富康在上海遭遇了“外地産車在滬上牌須通過8萬元的底價拍賣”,富康産地湖北對來自上海的桑塔納收取“特困企業解困基金”(買一輛桑塔納要在所有的稅費之後再交7萬元);而柳州也曾為保護柳微,跟當地電視臺等新聞單位打招呼,拒奧拓的生産企業長安汽車于門外,連廣告都不許打;重慶也曾對外地産車和進口車收取1萬元的“入籍費”。而在各地的“自留地”——計程車領域更是各成一派,重慶跑奧拓,武漢是富康,上海有桑塔納,天津是大發和夏利,長春有捷達(參見2000年9月7日《國際商報》第五版報道——“汽車:還是‘問題商品’”)。

  如今,一些中國品牌車企已經在海外市場上獲得了國民待遇,特別是知豆這樣的純電動車生産企業能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瑞士等國與當地企業的公平競爭中贏得政府和集團採購合同,而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卻要重蹈15年前燃油車的覆轍,面對地方割據的“籬笆墻”,耗時費力地去爭取“區民待遇”。

  即使是北汽,上汽這些成熟的汽車企業,也未能暢快的施展拳腳。從今年上半年的上牌量來看,位居新能源銷量前五名的北汽新能源主打産品EV200隻在北京有379輛上牌,而上汽榮威550與E50的最大上牌量也集中在上海,分別為3502和108輛。

  但北汽新能源公關人員向《國際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北汽新能源主要市場為北京、上海、南京、蘇州和青島,其中上半年在上海銷售了1000輛新能源汽車。

  2014年4月,財新傳媒撰文《什麼在毀掉電動車》中提到,各地為清楚鎖定新能源汽車補貼發放對象,為本地車企量身打造了新能源汽車地方目錄,只有上目錄的企業才能拿到地方補貼。作為較早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企業,比亞迪為進入更多地方的市場,被迫發明瞭“以投資換市場”的方法,先後在深圳、西安、長沙設立整車生産基地。

  之後,在國家領導人的專項推動當中,地方目錄逐漸被取消。李雲飛向《國際商報》記者表示,騰勢作為純電動汽車,在目前北京天津、長三角、珠三角等主要銷售市場未感受到地方保護的限制,“對於純電動,地方上都是公平公開的。”

  然而《國際商報》記者發現,“挾補貼以令車企”的方式卻仍遍地開花。《國際商報》記者從福建省財政廳網站上發現,1:1配置地方補貼的福建省,在《福建省新能源推廣應用本省配套補助資金管理辦法》中規定,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申請本省配套補助資金,應當具備的材料中包括“車輛安裝使用省內企業生産的電池、電控等關鍵零部件憑證”。

  而在襄陽市政務公開平臺上,同樣是1:1的襄陽市,則在《關於加快襄陽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到,整合新能源汽車産業招商資源和平臺,制定完善産業鏈招商路線圖,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引進新能源整車和核心零部件企業。

  諸如此類的規定,讓企業左右為難。更換配套當地核心零部件不但會影響車輛整體匹配平衡,更難以保證成本的最優化,而在當地設廠,前期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後期卻也難以保證經濟效益。但沒有“投資”,卻同樣難以得到“補貼”。

  除了要投資之外,一些已經拿到投資的地方政府,則為當地企業站臺,要求新進企業註冊地,提供同等規模的補貼以置換當地補貼。

  從新能源汽車投産的“最先一公里”,到企業獲得經濟效益,行業健康發展的“最後一公里”,中間的“中梗阻”實在不少。儘管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已出臺兩年多,但88個城市的配套卻還很多處於遲滯當中。數據顯示,在全國88個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城市中,目前僅有49個城市出臺了相關補貼政策,餘下39個城市還沒有任何優惠補貼出臺。而在已經推出政策的城市當中,也有不少城市未出臺補貼細則。

  結合今年上半年,新能源銷量前五家的上牌數據來看,當地上牌上千輛的城市主要為北京、廣東、湖南、山東、上海、浙江;900到600輛的地方為安徽、江蘇、湖北、天津、陜西,其餘地區則300余輛、100余量,乃至十幾輛不等。其中當地是否限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固然是導致差距的重要原因,而各地的補貼之戰,也確實讓新能源汽車難以真正暢通的行銷全國。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正在逐步升溫,但要真正通過市場發展,帶動産業升級,最終達到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競爭,凈化環境的目的,卻還需要消除這些“中梗阻”和“區民待遇”。

新能源汽車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小康股份 20.49 8.36%
2 振華科技 14.40 5.96%
3 雙環傳動 9.85 4.57%
4 樂視網 4.95 3.99%
5 萬安科技 11.70 3.91%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堅瑞沃能 6.86 -9.97%
2 雙林股份 18.51 -5.61%
3 海源機械 16.64 -3.70%
4 長園集團 17.19 -3.54%
5 奧 特 迅 17.36 -3.23%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