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立:城鄉一體化是“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長最大動力
- 發佈時間:2015-09-09 23:0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9月9日電 (記者 劉辰瑤)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9日在此間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保持7%以上沒有問題,城鄉一體化作為發展的最大動力,如果能夠取得突破性進展,“甚至回到8%都是可能的”。
鄭新立在北京當日召開的“政策科學論壇——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研討會”上發表上述言論。他認為,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對於激發農村發展的巨大潛力,克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實現到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鄭新立認為,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均等化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前提,目前城鄉居民權益的不平等,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財産權的不平等和戶籍制度上的不平等。
“絕大部分現在還處在全家分離狀態。從農民應有的公民的基本權益上説,這也是很不合理的。”鄭新立坦言,儘管有2億8千萬農民工為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有些農民工進城已經二三十年了,但是由於戶籍的限制,其仍享受不到城市戶口所附加的各類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
據悉,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曾提出,在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選擇若干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增加財産性收入渠道。提出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
鄭新立表示,這三項改革是對農村土地制度,公有制實現方式的重大突破,是對農民住宅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它第一次賦予農村土地和農民住宅以商品屬性,明確了農戶對自己的住房擁有所有權,農戶對承包地和宅基地擁有法人財産權。
此外,鄭新立還表示,公共服務的落後也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他呼籲,政府要把農村作為公共服務投入的重點,通過城鄉每人平均公共財政支出的均等化,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儘快彌補農村公共服務投入的欠賬。“近期應當把教育、醫療、交通、環保、養老作為農村公共服務發展的重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