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兩融餘額跌破1萬億元 去杠桿已接近尾聲

  • 發佈時間:2015-09-07 17:4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北京9月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根據滬深交易所今天的最新數據,截止9月2日,滬深兩市融資餘額9622.6億元,是2014年12月18日以來首次跌破1萬億元,同時,上證指數也跌至3100點附近,回到今年年初水準。

  兩融餘額攀升是上半年火爆行情的重要推手,當去年下半年大盤從2000點啟動後,一路上漲到5178點,與此同時融資餘額也迅速放大到2.27萬億,具有明顯的助漲作用。

  不過市場在6月中旬遭遇大幅下跌後,兩融也開啟了去杠桿的步伐。之後的近三個月時間裏,兩融餘額從最高峰值驟降,減少57%。同期上證指數下跌40%。其中整個8月份,兩融餘額減少了2795.56億元,較月初下滑了20.88%。主要因強制平倉與主動減倉雙驅動下,兩融規模再次出現大幅下滑。

  今年以來,證監會對券商啟動多次兩融檢查。結果顯示,部分券商在兩融業務開展中存在客戶身份驗證等違法違規行為。而與此同時,在經歷過前兩輪的清理後,目前配資業務基本上也只剩下一些存量資金,但監管層去杠桿的步伐並沒有就此止步。

  券商經紀業務負責人表示,存量配資在10億元以下的券商,被要求在9月11日前完成清理;存量配資在10億-50億元之間的券商,被要求在9月18日前完成清理;存量配資在50億-100億元之間的券商,被要求在9月25日前完成清理;存量配資在100億-150億元之間的券商,則被要求在9月30日前完成清理;存量配資在300億元以上的有2家證券公司,清理工作要在10月31日前完成。

  時隔9個月兩融餘額首破1萬億元,存量配資最遲10月底清理完畢,是否表明去杠桿接近尾聲?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趙先衛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經濟之聲:過去一週權重股極力護盤,上證綜指小幅下挫。但觀察兩融餘額卻是一副場內資金大撤退的景象,兩融餘額再回去年底的規模水準,而融資盤也利用過去一週出逃機會釋放了主動殺跌壓力,未來兩融餘額是不是還有下跌空間?

  趙先衛:從目前的市場趨勢看來,兩融餘額應該還有繼續下跌的空間,因為實際上對於兩融而言,它本身只是助漲或者殺跌的狀況。目前整個市場的情緒及市場的指數都不是特別穩定,此外,監管層對於兩融也進行了相應的限制,因此,未來兩融餘額應該還會繼續下跌。

  經濟之聲:在經歷過前兩輪的清理後,目前配資業務基本上只剩下一些存量資金,但監管層去杠桿的步伐並沒有就此止步,要求各家券商對“利用資訊系統外部接入開展違法證券業務活動”進行清理,清理重點便是存量配資賬戶,傘形信託配資賬戶則被要求限期清理關閉。我們如何評估它對市場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決定市場走勢的關鍵是不是就取決於去杠桿的資金流出速度?

  趙先衛:短期內加強去杠桿的監管力度確實對於目前整個市場的負面影響比較大,此前市場在快速上漲的過程中,通過杠桿所積累起來的泡沫正在被市場逐步壓縮,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它給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會持續。但實際上從目前整個市場去杠桿的情況看來,去杠桿的過程已經接近尾聲,但實際上它已經經歷了很長時間,短期內影響市場走勢的其實更多的是市場的信心。去杠桿,包括我們目前宏觀的經濟形式,以及各項監管政策的加強,都減弱了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對於目前整個市場的信心,所以在這樣的一個市場走勢下,去杠桿的資金流出速度會有影響,但它目前並不會在短期內對市場造成影響,目前基金對於後市的市場信心才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經濟之聲:而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可不可以理解為儘管9月後續仍有場外存量配資的清理壓力,但主動殺跌的壓力已經提前釋放?

  趙先衛:隨著整個場外配資監管工作的進行,配資所造成的殺跌壓力已經減小的差不多了,但是我認為隨著後期整個市場交易結構的變化,是否會有出現一些新的力量可能是我們目前需要去關心的問題。

  經濟之聲:與兩融餘額大幅下降和清理配資不同,在大跌時持續加倉的滬股通卻沒有出現對應的流出,顯示一部分價值投資者已經願意中線買入。那麼是不是意味著當前節點存在機會?

  趙先衛:如果未來中國經濟轉型能夠取得成功,並且整個市場包括整個金融改革能夠順利進行,我認為該中線佈局是可以的,如果中線的時間點定位在目前,我們可能還需要謹慎對待。但是從目前整個市場的狀態看來,確實存在一些中線,一些個股確實會出現一些機會。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不在乎短期的投機性收益,中線佈局一些個股可能要比中線看大盤指數更具現實意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