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行業特色型大學應走在創新創業的前列

  • 發佈時間:2015-09-06 01:30:4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點速遞

  當前,我國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業特色型大學應該走在這一工作的前列。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的電子技術,尤其是隨後興起的微電子技術把人們帶到了資訊社會的初級階段。2010年以來,由於移動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交叉滲透、深度融合,又直接把人們帶入了高級資訊社會。可以説,真正的資訊時代才剛剛開始,這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當前,資訊技術發展的兩大趨勢已十分明顯,一是資訊技術本身在一段時間內很難出現全新的技術,但它與其他關聯技術的融合發展又不斷産生出新的交叉領域;二是資訊技術向其他行業的全面滲透,尤其是與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深度結合,正在顛覆傳統行業的生産方式和商業模式。

  所以,只有在“網際網路+”的時代,依靠個人智慧而進行的萬眾創新才成為了可能;另一方面,移動網際網路和數字化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得很多行業都打開了長期封閉的大門,降低了門檻值,使得從事這些行業的工作變得更加簡單和容易了。這與電子技術時代的創新創業嚴重依賴於硬體平臺不同,“網際網路+”的創新創業與硬體條件的關聯度大大降低了,使得大眾創業不僅成為可能,也成為了現實。“網際網路+”的“+”就是跨界,就是要跨界創新、交叉創新,只有抓住了跨界創新這個關鍵,跨入到別的行業、領域,才能把網際網路技術本身的發展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發展需求深度融合,使“網際網路+”真正成為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

  作為一所完整覆蓋電子資訊類學科,以電子資訊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國家985工程重點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基於自身的學科特色和綜合優勢,以“網際網路+”創新創業為核心,進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例如,借鑒斯坦福大學和矽谷的發展歷史與發展模式,實施“一校一帶”戰略,即在清水河校區及周邊形成以“網際網路+”為核心,集教育實訓、孵化轉化、加速發展三大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帶”,打造學校、政府、市場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生態鏈,同時主動對接學校周邊的IT巨頭,真正將學校在資訊領域的綜合優勢交叉滲透到各個行業中去。

  在“網際網路+”時代,如何培養泛資訊化人才、夯實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厚實基礎,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議題。電子科大的考慮是:要打破原來按一級學科,甚至二級學科的專業化培養模式,打通電子資訊領域5個主要一級學科(電子、通信、電腦、自動化、控制等),進行泛資訊化人才培養改革,按照年級進行三個階段和三種人才類型培養:大三甚至更早就進行分流,儘早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加強專業通識教育和人文通識教育;針對學生畢業後的不同出口,對專業學術類、交叉複合類、就業創業類等進行分類培養。

  相對於傳統的自上而下的高校科研組織方式,大學生創新創業應該著力探索新的模式。電子科大的做法是:成立創業學院和校院兩級創新創業中心,實現創新創業教育面上覆蓋、點上突破、全面普及、重點培養。具體而言,重點挑選500名、200名、100名學生分別進行創新創業實訓、實戰、孵化上市。首先要讓三五個以上的學生經過前期的碰撞、交流提出創新的思想和理念,再讓青年導師加入團隊進行引導,最後引入國家級科技平臺或科研大團隊的軟硬體資源作為支撐,形成“1+1+1”的創新創業組織育成模式,從而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