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危化品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唯利是圖

  • 發佈時間:2015-09-01 14:30:3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發生後,人們對國內危化品工業的反感情緒再次升級,對天津市以重化工業為支柱的經濟發展模式開始産生懷疑。

  的確,包含危險品在內的化學品産業,無論從生産,還是運輸、倉儲,其中每個環節都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在所有的安全事故中,危化品類佔有非常高的比例。目前,隨著國人環保意識高漲,各地相繼發生居民群體抵制PX等化工項目的事件,可謂談“化”色變。這與其説是化工危險,不如説是國內化工業管理荒廢事故頻發所致。

  事實上,專家認為,危化品本身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管理混亂,是違反規章制度。國內外幾乎所有的安全事故,直接原因都是管理失職違反規章所致。

  據《時代週報》報道,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有關人士強調,全球500強中很多是化工企業,它們在世界各地都有工廠,只要監管得當、人員素質高,並不危險。而國內一些老牌的化工企業,也做得很不錯。關鍵是管理是否到位,規章制度説法認真執行。

  據了解,在我國,危化品行業目前還不可或缺。2008年我國石油和化工産業總産值達6.58萬億元,可生産6萬多種(類)産品,其中80%以上是危化品。這些産品幾乎都有國內外市場需求。屬於這個行業的企業多如牛毛,僅僅湖南嶽陽這樣的小城市,大小就有2000家。如果因為具有危險性就取消這些産業,無異於因噎廢食。

  大家都看到了,在國內各類安全事故中,危險品行業固然佔有不小的比例,但這不能説明問題。我們也能看到,許多本來並沒有多少危險的行業或設施,由於漠視安全,反倒釀出人命大案的也比比皆是。比如馬路塌陷埋人、井蓋掉落吃人、電梯事故殺人、渣土車橫衝直撞軋死人等等。原因要麼是管理荒廢,要麼是見利忘義。

  據專家廣州潤鋒化工有限公司葉德生介紹,國家對危化品的生産、運輸和倉儲都有一系列嚴格規定。比如危化品運輸,應有專用車輛,配置雙人,要有應對預案,需要資質審批,還要設定專門路線。但現實是,一但涉及效益和效率,很少人落實,物流企業與生産企業往往相勾結,瞞報為普通貨物普通運輸,省掉很多費用,有時危化品標簽都不貼。

  具體到天津瑞海公司此次罕見的爆炸事故,從目前已經曝光出來的層層內幕看,完全是官商勾結之下縱虎為患的結果。一個原本是存放普通貨物的貨場倉庫,在暴利的誘惑下,愣給“改造”為存放各類危險劇毒物質的特用倉庫,而且辦理政府監管關口各類審批時一路綠燈,暢通無阻;安全法規規定危險品倉儲區至少應該遠離居民區1000米,而這家企業卻根本不管不顧,直接緊緊貼近住宅樓;對鄰里隱瞞經營危險品。此時危險已經埋下禍根。在先天不足的基礎上,後天的基本管理更是無法無天,胡作非為。本該存放在倉庫內避曬的危險品,偏偏堆放在高溫天的室外炙烤;本該有一定間隔的,偏偏緊緊挨著堆放;規定只能存放100噸,偏偏堆放1000噸以上。監管部門本該時時查看的,偏偏視而不見,對舉報者都懶得理會等等,不一而足。隱患終於步步升級,滾雪球一般加大,並且最終觸發引信。爆炸發生後,原因還沒有弄明白,就強令未經訓練的消防員赤手空拳往火海裏衝,致使無一人活命……所有這一切,無不是為了追逐暴利而無視人命的人禍。

  天津這個城市,化學工業歷史悠久,從1926年起就已經有化工廠了,但一直沒有特大的安全事故。如今突然發生的特大事故,竟然是一家從無任何資質、完全是憑藉權力變現而出的一家偽“民營企業”釀造。這本身就説明瞭真正危險,恰恰是權力的尋租與不受監督的資本的妄為。

  當然,危化品行業畢竟環境和安全成本高,在滿足國內需求後,是否出口值得斟酌。目前許多毒性強的産品,已經被發達國家棄産。比如此次在出事現場找到的700噸氰化鈉,就是河北的一家企業生産的,該廠産品主要出口。雖然該廠污染周邊鄉里,但因為能為當地帶來稅收,頗受當地政府庇護。中國,是否還需要通過污染自身來掙外人這點錢,這值得討論。尤其是由受傷害的人們表達意志。

  回頭再説天津重化工模式。以重化工為主的發展模式。有輿論認為,重化工對拉動天津經濟立竿見影,卻蘊含著巨大的風險,天津以重化工業為主的模式,造成産業結構失衡,應該“去重工業化”。

  筆者認為,天津有我國北方最大的人工深水港,是華北地區乃至蒙古國和中亞最便捷的出海口,周邊還有豐富的海鹽資源和石油資源。甚至無人的灘塗海岸,也有佔地免搬遷成本的優勢,因此無論是利用資源優勢還是繼承傳統,發展重化工業産業都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北京、上海的模式未必適合天津。現在天津的主要問題,不是發展模式的偏差,而是行政治理能力不足、城市開放度不高、體制改革相對滯後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