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後補助”倒逼科研項目提升競爭力

  • 發佈時間:2015-08-27 08:31:57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饒思銳

  今年我省首次在省重大科技計劃和省創新能力建設計劃中實行科研先“産出”,經費後補助支援方式。(8月26日《海南日報》)

  據了解,我省對於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經費資助最高可達5000萬元,每個課題達500萬元以上。如此鉅額的經費該如何分配,著實令人頭痛。如果延續以往的模式,各種弊病勢必繼續肆虐。如在項目評審立項、科研經費分配上權力過於集中,容易形成利益勾連,導致科研攻關先“公關”,甚至在一些地方、一些單位“跑部錢進”演變成明目張膽地“討價還價”,提成多少、回扣多少“都是可以商量的”;如科研經費管理制度不夠科學完善,監管不力,導致違規違法和浪費問題層出不窮;如有的科研單位在花光經費後,為了結題,甚至在科研項目成果上弄虛作假……

  在這一前提下,省科技廳對現有科技計劃管理體系進行“大手術”,實行“後補助”的項目支援方式無疑是一大創新。這一模式,能夠極大地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和分配公平。通過向社會公開徵集科研項目,能夠避免科研經費的過度集中這一通病。統計顯示,2009年至2013年五年間,政府撥付的科研經費,72%被“211”和“985”高校瓜分,其他2000多所學校的科研經費不到30%。新的項目支援方式則有望改變“誰的名氣大、權力大,分配給誰的資金就多”這一怪現象,從而使科研經費的分配更加公平公開,也更加統籌協調。

  “後補助”的項目支援方式,還能夠進一步壓縮和節約科研經費。科研經費被挪用、被貪污的新聞層出不窮,就在於項目經費預算並不能做到完全精確,加之缺乏後續監管。這使得一些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滋生了“往大了報,選貴的用”,“有多少用多少,不用白不用”,“結余經費、自由支配”等扭曲心態,生怕“今年用不完,明年會少撥”。還有的心生貪念,想方設法地套取科研經費。如山東曾有兩個課題組將近一半的經費報銷了1505張火車票……為了虛列項目套取經費,這些科研人員可謂“絞盡腦汁”、“煞費苦心”。而“後補助”的模式,則是以成果論英雄,通過科研産出的價值來匹配扶持資金,能夠有效避免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把科研經費當成“提款機”。

  “後補助”的項目支援方式,順應了科研計劃管理體制改革,能夠倒逼科研競爭,從而提升科研成果的市場轉化率。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當下,科研管理還是以年為單位進行計劃,難以跟上現實步伐,也不利於科研創新,而“後補助”的模式則能改變這一“計劃性束縛”。一方面,扶持資金從重立項向重結果轉變,能夠有效提高科研成果的含金量。對於一些科研成果不佳、市場競爭力不強的科研單位而言,“後補助”的模式會導致先期投入“打了水漂”、扶持資金也“花落他家”的後果,從而無形中增加競爭壓力,促進科研創新,倒逼科研單位提高科研成果的含金量。另一方面,科研單位先期研究經費缺乏,也倒逼科研單位主動對接市場,推動科研項目市場化。從有錢才幹事到幹成事才有錢,迫使“沒錢幹不了事”的科研單位必須面向市場、面向社會進行融資、籌資,能夠提升科研項目的市場轉化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