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牧民是金融扶貧主要受益者
- 發佈時間:2015-08-27 03:32:01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楊紅宇
2013年,內蒙古自治區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達58萬戶、157萬人,為了更精準地解決貧困問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選定了農行內蒙古分行,與自治區扶貧辦共同在全區創新實施了“金融扶貧富民工程”,成為金融扶貧機制改革在全國的破題之作,走出了一條商業扶貧和普惠金融的新路徑。
路徑破題:銀政合作模式創新
“金融扶貧富民工程”的核心是以“政府增信”為杠桿,引入市場機制,降低農牧民貸款的門檻和利率,放大扶貧資金總量,有效破解貧困地區農牧民“貸款難、貸款貴”的難題。
這種銀政合作模式的成功運作得益於政府和銀行兩個方面的協同配合、共同努力。
——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從2013年到2017年每年為57個貧困旗縣投入4.75億元,5年共計23.75億元,專戶存入農行,用於對“金融扶貧富民工程”貸款的風險補償。
——實行貸款貼息政策。自治區財政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及扶貧龍頭企業辦理的“金融扶貧富民貸款”分別按照年率5%、3%的標準貼息。
——明確風險補償方式。對逾期超過兩個月、農行追償兩次未收回的貸款本息,由政府風險補償資金償還。
——建立風險管控責任。把貸款品質考核納入各級政府和領導班子年度業績考核中。
——堅持商業運作。對扶貧部門推薦的客戶,由農行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能致富”的原則自主調查審批。
——創新金融産品。農行研發“金穗富農貸”和“金穗強農貸”兩項對私、對公專項金融産品。
——明確支援對象。重點支援57個貧困旗縣有生産經營能力、有償還本息能力的農牧戶(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包括扶貧互助組織)、扶貧龍頭企業。
——規範運作程式。對“金穗富農貸”,先由村(嘎查)組織客戶推薦並公示後,經鄉鎮及旗縣扶貧部門審核確認並向農行推薦;對“金穗強農貸”,企業在取得扶貧部門的推薦後向農行申請貸款。
——強化風險管控。實施“五個一律”的禁止性規定,明確“三個三”的責任要求。
——建立貸款電話外呼制度。按日監測並逐筆落實到期貸款清收,對達到補償條件的逾期貸款“出現一筆、申請一筆、確認一筆、補償一筆”。
“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實施以來,截至7月31日,農行內蒙古分行已累計投放貸款117.95億元。其中,累放“金穗富農貸”101.97億元,覆蓋415個鄉鎮,4385個行政村,先後支援了22.41萬戶農牧民;累放“金穗強農貸”15.98億元,支援了121家扶貧龍頭企業。累計收回貸款8.06萬筆、34.93億元,實現政府風險補償10筆、44.5萬元,貸款本息收回率100%。
理念變革:金融扶貧機制出新
“金融扶貧富民工程”是扶貧開發機制的一項改革,同時也是農行服務三農模式的一次創新。
一是堅持開髮式扶貧。與救濟式扶貧模式不同,金融扶貧使絕大多數想致富、能致富的農牧民都能得到金融支援,“扶貧扶志,治窮治心”,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二是堅持商業化扶貧。“工程”通過機制創新,“變無償為有償,變政府運作為市場化運作”,調動了政府、銀行、企業、農牧民等多方面的積極性。三是堅持普惠制扶貧。在已投放的101.97億元“金穗富農貸”中,有40.89億元支援了建檔立卡的貧困農牧民,佔比達40%以上。
同時,結合“金融扶貧富民工程”,深入推進“惠農通”工程,在縣域以下布放各類電子機具15878台,設立服務點13464個,鄉鎮覆蓋率100%、行政村覆蓋率83.2%,使廣大農牧民足不出村就能辦理貸款、轉賬、存取款、匯款等服務,較好地解決了農村牧區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創新模式,破解了農牧民的貸款難題。
依託政府風險補償機制,農行內蒙古分行大膽創新,全力破解農牧民、涉農小微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
為解決“貸款難”的問題,農行總結推廣了“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農牧戶+風險補償金”等“金穗富農貸”8種模式和“金穗強農貸”6種模式。實踐中,還廣泛使用3戶貸款中含1戶貧困戶(3+1)、5戶貸款中含2戶貧困戶(5+2)的互助聯保模式。創新開展“奶源貸”,引入保險公司“履約保證保險”,試行了“人保財險新型養殖保險+動物資産抵押”的貸款模式,試點了土地(草場)經營權抵押貸款。農行內蒙古分行與人保財險內蒙古分公司合作,選擇在烏蘭察布市4個畜牧業發達的旗縣,積極探索推廣“新型養殖險+動物資産”試點工作。截至目前,依託“富農貸”産品,發放“新型養殖保險+動物資産”擔保模式貸款近1000萬元。
為解決“貸款貴”的問題,農行在利率執行上設定上限,最大限度地讓利於農牧民。2014年,農行“工程”貸款加權平均年利率為8.06%,低於農牧區可比其他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平均利率4.9個百分點,有效降低了農牧民融資成本。隨著基準利率的下調,目前農行執行的最高利率為6.79%。
同時,為方便農牧民辦理貸款,農行優化流程、精簡手續,到府服務,有效提高了農牧民貸款效率。
——規劃先行,實現了區域扶貧與精準扶貧的結合。
“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將支援區域經濟社會整體發展、地區農牧業産業化升級、新型經營主體成長作為主要任務,重點扶持乳、肉、絨、薯、糧油等十大扶貧産業以及帶動貧困農牧民就業的其他勞動密集型産業,實現了區域扶貧與精準扶貧的有機結合。農行包頭市固陽縣支行通過強農貸、富農貸聯動,貸款1200余萬元,支援了內蒙古三主糧集團公司及其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訂單農業,帶動貧困農牧民開展燕麥種植和肉羊養殖,並投放貸款1400萬元支援三主糧基地農戶進行集約化種植、養殖經營,覆蓋貧困農戶240多戶,實現了農民脫貧和産業發展。
在做好區域、産業、客戶“三大規劃”的基礎上,農行有步驟、分層次地紮實推進“工程”在全轄縣域的全覆蓋工作。目前,除57個貧困旗縣外,全區還有20個非貧困旗縣、3個城區政府同農行合作開展了“金融扶貧富民工程”。
——加大投入,實現了扶貧資金和三農信貸投放的歷史性突破。
為了開展好“工程”,農行加大了資源配置和信貸規模傾斜,並在人財物上舉全行之力進行了保障。全行579名專兼職三農客戶經理,不辭勞苦、“白加黑”、“五加二”地走村串戶開展工作,平均每人管理貸款農戶580戶。2014年度“工程”貸款投放達62.1億元,佔內蒙古自治區當年社會化扶貧資金總量的60.2%,農戶貸款當年增量40.24億元,佔全國農行系統當年增量的47%,實現了內蒙古地區信貸扶貧史和農行內蒙古分行服務三農史上的重大突破。
扶貧富民:利民興業強區強行
近兩年的實踐表明,“金融扶貧富民工程”既符合內蒙古扶貧攻堅和發展現代農牧業産業的實際需要,符合農業銀行“面向三農、商業運作”的基本市場定位,又高度契合了中央和地方黨委政府的關切以及廣大老百姓的期待,是一項長期可持續的扶貧發展模式和農業銀行服務三農發展模式,對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金融扶貧富民工程”的開展,得到了農業銀行總行黨委的高度重視,在産品研發、協議簽訂、資源配置等各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援。通過“工程”的開展,促進了農行內蒙古分行縣域支行服務能力、縣域業務和對全行貢獻度三個方面的持續提升。2015年上半年,在縣域四大行中,農行各項存款存量及增量、各項貸款存量市場份額均居第一位,貸款增量市場份額居第二位。
“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實施後,很快成為內蒙古地區的亮點工程,取得了扶貧富民和農牧業發展的巨大成效。僅2014年,農行“金穗富農貸”支援了近13萬戶農牧民,其中含建檔立卡的貧困戶5.2萬戶,戶均增收3000多元;“金穗強農貸”支援的96家扶貧龍頭企業實現産值99.4億元,上繳利稅5.3億元,直接帶動貧困人口就業23625人,間接帶動貧困農牧民15.2萬人。2014年,自治區實現了40萬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的脫貧,佔全區當年貧困人口總量的1/4。
“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已經成為促進內蒙古地區貧困農牧民增收致富、農牧業産業發展升級的重要杠桿,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和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彰。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親自過問並積極推動,區內各家金融機構紛紛效倣推廣,國內主流媒體重點關注積極宣傳,産生了良好的示範效應和社會影響,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在全國的一張閃亮“名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