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追尋叫好又叫座的電視大片

  • 發佈時間:2015-08-26 06:28:3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七年前不到四個億的創收能力,到今年可能突破八十個億;從七年前第九名的省級衛視收視排名,到如今連續七年穩居省級衛視一線陣營。在“浙江衛視中國藍”品牌樹幟七週年之際,記者日前走進浙江衛視,一探其收視奧秘——

  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今年7月出具了一份報告,評估了我國省級衛視2014年—2015年的綜合實力。報告中説,浙江衛視在引導力、傳播力和品牌力各維度的排名均名列前茅(分別排在第1位、第2位、第1位)。“浙江衛視提出‘做二忘一’的目標,就是‘很二’的那個‘二’。很多網友戲稱浙江衛視是‘二台’,這是我和同事們共勉的一種‘二’的精神,也就是一種敢想敢做、永不滿足、不斷進取、毫不畏懼的精神;同時,‘忘一’則是忘掉小目標,突破小格局,‘忘記’曾經創造的一流業績,用‘一切歸零、再上征程’的勇氣,更加自信地迎接新挑戰。”日前,在人民網聯合浙江衛視發起的“央媒走基層·文創改革浙江行”座談會上,浙江衛視總監王俊説。

  正是本著“和自己較勁、幹掉從前的自己”的發展目標,浙江衛視提出了內容品牌建設上“美(立)富強”的新目標,即“新聞立起來、人文美起來、電視劇富起來、綜藝強起來”。其中,綜藝和人文這兩大戰略板塊最為可圈可點。二者相輔相成,成為浙江衛視的“武將文臣”,為其提升熒屏形象和品牌影響力建功立業,也為同業者提供了借鑒參考的標桿。

  綜藝:不斷變化中求生存

  每個成功的節目模式後面,是難以計數的失敗模式的鋪墊,需要不斷探索和試錯

  在浙江衛視的眾多戰略規劃中,綜藝節目一直是重頭戲。浙江衛視打造了一系列意在傳達“正能量、正趣味、正影響”的綜藝節目,比如《奔跑吧兄弟》《中國好聲音》《中國夢想秀》《中國好舞蹈》等。秉承著“要講好中國人的故事,體現中國人的精神”這樣的製作理念,浙江衛視通過開拓新思維,在實幹中踐行主流媒體的引領作用。

  “在策劃《奔跑吧兄弟》時,我們使用了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一開始就致力於要將年輕觀眾從電腦螢幕前拉回到電視這個目標,也就是在傳統電視思維的基礎上融入網際網路思維。從明星篩選、主題策劃、遊戲設計到人物性格塑造、情節展開、懸念設置甚至字幕顯示的語態以及宣傳推廣的著力點,都充分考慮了在網際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85後、90後甚至00後的接受心理。”浙江衛視節目中心主任周冬梅説。

  如何讓真人秀節目“真”而不秀,來源於節目組和明星前期的溝通,也來源於節目環節設置的“真實”。記者了解到,《奔跑吧兄弟》每天的錄製時間都超過18個小時,堪稱“工作量最大的綜藝節目”。明星們對於今天玩什麼,將遭遇什麼挑戰也完全不知情。舉例而言,在《奔跑吧兄弟》中,“90秒挑戰指壓板”的比賽節目播了兩次,實際上前後錄製了6次。明星們清晨4點從酒店出發趕往現場,努力做到全情投入。“正是由於‘真實競技’的內涵,明星們才真的願意去挑戰自我,展示最真實的一面。”王俊説。

  紮實的精心策劃帶來的是不打折扣的收視成績。從兩季《奔跑吧兄弟》播出以後的收視率以及網上反饋來看,浙江衛視這種讓流失的年輕觀眾重新回到電視機前的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步。數據顯示,節目播出後,與往年相比,浙江衛視每週五同時段的80後、90後以及00後觀眾群提升比例分別達到60%、120%和200%左右。

  相比《奔跑吧兄弟》的大俗大娛,《中國好聲音》則走的是娛中有雅的道路。原教育部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好聲音》的收視率之所以能持續保持不斷攀升,和節目主創人員的不斷創新息息相關。對於綜藝節目的文化,有個因素就是在變化中求生存。如今婚戀節目的低迷就是由於它缺乏“變”。常年維持一種形態不變的節目受眾肯定會越來越少。“《中國好聲音》則是每季都策劃出新點子。譬如,如今正熱播的第四季如果沒有周傑倫的加盟,絕對不會有如此高的收視率。浙江衛視花大力氣塑造人氣明星,是符合節目生存規律的。”王旭明説。

  對於浙江衛視而言,綜藝節目品質的提升還表現在盡可能地在專業性中融入通俗化元素。在第四季《中國好聲音》錄製現場,著名歌手、節目導師之一週傑倫對記者表示,他雖然第一次當導師,但他明白這種節目面向的是全國甚至全球受眾,男女老幼均有所及。“因此我需要在錄節目時將具有音樂專業性的話儘量講通俗,使一般受眾都能接受。”周傑倫説。

  每當各大衛視推出一檔新的綜藝節目,網路上總少不了對這檔節目的批評或質疑的聲音。譬如,人們會覺得這些節目只善於模倣和抄襲同類而非原創。針對這個問題,周冬梅認為,電視節目尤其是標桿綜藝節目在原創模式方面不盡如人意,和整個社會急功近利的現狀有關。國際上每個成功的節目模式後面,是難以計數的失敗模式的鋪墊,需要不斷探索和試錯,付出巨大的機會成本,還需要較為完善的智慧財産權保護體系,讓原創智慧獲得較大溢價。“目前,國內的整體大環境還未發展到這一步,不過浙江衛視在原創模式探索方面一直沒有放棄努力。不論是真人秀的探索還是人文類綜藝節目研發,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周冬梅説。倘若假以時日,浙江衛視將會從引進、模倣,過渡到某些環節的創新和突破,打造出100%中國基因的、以高收視率和高討論度為目標的現象級節目。

  人文:傳播深沉精神內核

  節目的格局,可以決定電視臺的成敗,要在節目中追尋深度的思想傳達

  在一些觀眾看來,浙江衛視最亮眼的似乎是《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等綜藝節目。其實不然,它的人文節目也一直是強項。

  浙江衛視總編室副主任許繼鋒認為,浙江衛視在人文節目上的總體戰略規劃是要實現與00後的中國“新青年”進行廣泛互動。“這是代表中國未來最有思想活力、最有創造慾望的一個人群。浙江衛視正在培育符合自身平臺氣質的年輕受眾人群。這個人群年輕,有思想,青春洋溢,思想活躍。”許繼鋒説。

  從《人文深呼吸》《華少愛讀書》到《中華好故事》,浙江衛視的每一次人文節目的推出,都在業內引起不小反響。“三四線城市的中産階級或者中等收入人群在收視群體中的快速增長,給各個衛視人文節目的紅火創造了新機會。除了年輕的新一代受眾,如何抓住三四線城市人群這個增量,對於人文節目未來産業結構的調整也至關重要。”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對記者表示。

  目前,國內各家衛視每年新推出或改版的綜藝節目有幾十檔,但人文和綜藝始終陷在“魚和熊掌無法兼得”的尷尬境地。張頤武認為,不論什麼樣的節目都應該讓觀眾有所收穫或感悟,才無愧於龐大的傳播資源與渠道。在文化責任的擔當上,浙江衛視的人文節目走出了人文綜藝難以兼具的窠臼。“這些人文節目的影響正在持續發酵,對於傳播國學和人文精神頗有成績,這在推崇‘娛樂至上’的今天難能可貴。”張頤武説。

  譬如,為了更真實地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與豐富,《中國好故事》節目組先期到古都名城攝製VC,同時在第二季的節目中對一些涉及地域的題目里加入了紀錄短片介紹的方式。《中華好故事》導演陳學武認為,節目在問題選擇上既要表現對傳統的理解又要符合當下主流價值觀。“用故事出題目很難,不像漢字和成語有嚴格的對錯。故事考量是一種開放的模式。此外,故事出處的考證難度也非常大。”陳學武對記者表示。

  記者了解到,第二季《中華好故事》還首次實現了臺網聯動推廣,與微信“搖一搖”合作開發遊戲。觀眾邊收看節目,邊進入相關手機搖一搖通道,便可以和電視中的選手一起實時答題。這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結果,也是觀眾參與節目互動的真實需求,它的成功應用讓“新媒體+傳統媒體+觀眾”的融合互動成為可能。據悉,僅在第二季第一期,通過微信“搖一搖”與《中華好故事》進行互動答題的人數就超過160萬人,之後每期參與答題人數都達數百萬,在臺網互動方面極大地提高了參與者積極性。

  節目的內涵和格局,可以決定一家電視臺的成敗和未來。浙江衛視始終堅持“大片戰略”,在各類節目的實踐中貫徹屬於“中國藍”的“大片”模式。“有人説,美國人的大片總是在傳播美國人的價值觀和精神走向,那麼中國的電視為什麼不能彰顯中國人的人文情懷、顯示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呢?我們不是純粹為了收視率生存的動物。我們要有使命感,要做中國的電視大片,做到‘叫好又叫座’,做到穩紮穩打,做到精益求精,追尋伴隨視覺衝擊力的深沉精神內核和深度思想傳達。”話語中,王俊信心滿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