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尋路網際網路:電臺節目也眾籌

  • 發佈時間:2015-03-16 05:31:57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傳統媒體轉型再起新風。近日,廣東廣播電視臺的一檔節目“風雲再匯”打破了電臺節目的傳統,將節目作為眾籌項目,通過市場推動節目的發展。

  談起為何開始眾籌項目,創辦人黎婉儀説,她最初的想法並不複雜,只是為了給一起合作十年的拍檔張景峰一個交代。但到具體的策劃、發起、克服種種現實問題,直至完成,這個過程讓她意識到轉型的可能和必要。

  黎婉儀是個老電臺人,當年,她是北廣和白岩松同班畢業生,到如今已然是浸淫電臺節目二十多年。入行二十餘年來,她做了二十年的財經類電臺節目,而此次眾籌的項目“風雲再匯”也有十年的積累。黎婉儀希望,通過眾籌,她能夠找到一條賦予節目市場價值的新通路。

  ●南方日報記者 陳若然

  傳統媒體人的轉型實驗

  眾籌節目“風雲再匯”的前身是“風雲際匯”節目,2004年,黎婉儀抱著創新的想法和個人的興趣創辦了節目,和從國外留學歸來的嘉賓主持張景峰一唱一和,做財經談話的電臺節目,這也是當時內地唯一的一個財經清談節目。黎婉儀和搭檔憑著興趣,用業餘時間為節目進行規劃和直播,憑著兩人之間的默契和對財經談話的興趣一期期做下去,這一做就是十年。

  雖然節目很成功,聽眾在日益增加,粘度越來越高,但到十年的這個節點上,還要不要繼續開始下一個十年?兩人都有點困惑。黎婉儀和張景峰商量,是不是可以用眾籌的方式,一方面希望量化出節目的具體價值,另一方面也看看,十年的積累兩人是否能再繼續做一個十年。

  “很多人説節目好,但是有多好?什麼是好?市場是決定一切價值的平臺。

  經歷了十年,我也希望給自己一個交代,希望有這麼一個標準,體現這檔節目的價值,也看看通過我的能量能做什麼。”黎婉儀説。

  而對於為什麼選擇了這個時間點,黎婉儀覺得,除了兩人都希望“嘗試點新東西”之外,也與時機密切相關。“一方面,現在大環境強調改革,很多原來看起來不合理的創想將來會變得合理,變得越來越市場化,在這個過程裏面引爆的機會,你抓住就OK了。”黎婉儀説,現在這個時點,在她看來,就像是股票市場裏面的最佳投資機會。這一步邁出去了,無論是對節目本身還是對自己的事業,都會很有好處。

  在2014年即將結束,節目即將播滿十年的時候,黎婉儀決定,不管體制之內的眾籌有沒有先例,這個螃蟹,她吃定了。她開始真正的去著手計劃、申請、把這個想法付諸實踐。從當時的眾籌文案裏也能看出這份決心:“眾籌活動若能成功,則農曆新年後,風雲系列節目繼續播出,否則將退出廣播界,眾籌資金全部返還用戶。”將節目的前程全數押注。這樣做有風險,但“跨過去就沒有風險了”。

  多方努力後,離年底最後一期節目播出還有兩周多的時候,眾籌項目才終於上線,眾籌定價88元一份,發行一萬份。黎婉儀和搭檔張景峰做出的項目承諾是,繼續將節目在羊年做下去,而凡是認購的粉絲,都可獲得一張CD作為鐵粉“信物”,認購十份,還可以獲得與黎張二人共進午餐的邀約餐券——與現在很多的眾籌産品相比,帶著更多的個人印記和感情色彩。若是成功則繼續,若是不成功則停播。黎婉儀承認,雖説是為了兌現節目的市場價值,但也多少帶了幾分和聽眾“撒嬌”的意味。但敢這樣放手搏一搏,這背後是她對節目的信心:投資節目不同於其他,除了節目本身的資訊會為聽眾帶來經濟價值之外,多年來節目積累了很多穩定的“鐵粉”,這些粉絲是她對項目信心的源頭。黎婉儀告訴記者,眾籌開始後,一些粉絲告訴她,萬一節目不成功,他們甚至願意出錢認購餘下的份額,以使節目繼續下去。

  2015年2月13日,項目正式在“眾籌網”上線,2月28日17:08衝線,離截止時間僅僅差一小時,有驚無險地達標。黎婉儀這一“賭”,成功了。

  黎婉儀告訴記者,這筆錢將用來提升節目的製作水準,將來還能試著舉辦“風雲再匯開心show(聽眾聯誼會)”、“風雲微論群互動”、“風雲午餐分享會”等,向“財經社交”的方向發展,而如果不是這次嘗試,這一切或許都不會有機會發生。

  網際網路金融為轉型添動力

  “眾籌”是當下風靡的概念,而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則是媒體人上上下下都在探討的話題,兩相碰撞,火花也就此産生。眾籌作為網際網路金融的一種模式,讓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對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援,進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援助。黎婉儀此次的嘗試算是成功,但這樣的經驗能否推廣開來,這樣的模式又是否有可複製性?

  黎婉儀的嘗試在電臺節目裏是第一個,但在媒體行業範圍內則仍有前例。2013年12月,《新京報》的記者巫倩姿在國內一個眾籌網站上為自己正在做的一篇名為《揭秘金錢左右下的時尚圈》的新聞發起眾籌,籌集1000元作為採訪費用,允諾支援者在項目結束後,除了可以第一時間閱讀這篇稿件之外,還可以獲得“發佈公開感謝信”、“參加時尚派對”等回饋,這個項目超額完成了籌集目標。

  2014年9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早新聞節目《天下財經》眾籌出版《保衛財富》,併為項目定義為“電波裏的網際網路金融實驗”;2014年11月,京東金融聯手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打造的國內首檔眾籌大型真人秀電視節目《眾籌夢想》也登錄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

  業內類似的嘗試正在陸續萌芽,通過市場的支援來作為節目發展的動力,按照受眾心中的價值實現內容生産人所需要的回饋,這樣的機制正在業界逐漸生長和成熟。

  “某種程度上,這種眾籌的方式類似‘微網志打賞’。”黎婉儀説,即內容成品定價依靠受眾心中的價值標準。項目成功後,對電臺來説有刺激競爭的作用,對內容生産人來説有激勵效果,而聽眾也願意為自己覺得有價值的內容付費,她認為,這就是一個合理的機制,儘管現在還不成熟,但一定是有借鑒價值的。

  而“眾籌”的理念也優化了整個內容生産流程,通過這種方式,內容産品在生産之前就獲取了需求群體、資金支援,也能夠確定生産規模,降低投資風險和試錯成本,改變了原有的廣播生態。

  不過,這一模式畢竟年輕,未來是否能順利推廣開來,仍然是個未知數。

  第三方點評

  需要探討平臺與個人之間的關係

  眾籌的資金去向是上述模式裏比較值得商榷的話題。對於傳統媒體來説,與網際網路上個體平臺不同的是,平臺屬於公共資源,因此,當此類眾籌項目逐漸興起,形成規模之後,平臺與個人的分成也將成為不可避免的議題。

  現在傳統媒體是通過做出內容影響力,通過廣告育養媒體,但這種模式現在很難維持。眾籌是一種可以調動內容生産積極性的辦法,同時也解決資金問題。不過以這種模式進行的項目逐漸增多、規模擴大之後,必須調節好平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只有這種情況下,眾籌模式才是安全的,才能夠解決問題。

  媒體轉型不單是媒體人轉型,不僅涉及到個人問題,更要處理好個人與平臺之間的利益關係。媒體轉型不僅是媒體人要擺脫困境,作為機構來講,也需要找到出路。媒體平臺也需要通過此類新渠道找到盈利模式。

  不過,眾籌這種創新模式值得肯定。如果能夠解決比例分成問題,這種模式是可取的。現在除了眾籌,還有很多其他的創新路徑,如競價排名、媒體電商等,都可以多做嘗試。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范以錦

  廣播融媒轉型的方式不止一種

  當前廣播媒體進入融媒時代,廣播節目不僅僅內容上面要有創新,形式也要和網際網路新媒體特色接軌,比如探索嘗試將原來的聽眾轉化為用戶。

  對於此次眾籌項目,臺裏做過風險預判,抱著“成功與否都將是廣播融媒的探索,將成為案例”的嘗試心態,最終決定一試。原廣東電臺從2009年開始一直在探索節目融媒變革,從去年的廣播+電商的模式到如今的節目眾籌,都是一種嘗試。當下眾籌在整體上已經呈現為一種氣候,時機也成熟了,可以嘗試推廣節目和各種平臺對接。

  “風雲再匯”眾籌成功之後,珠江臺將繼續探索節目內容生産到資源投入以及用戶培育方面的新嘗試。畢竟進入融媒時代,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電臺,更加希望能總結出一種新的模式出來。

  不過,廣播融合新媒體的發展形式中,眾籌只是其中一種,其他如廣播和電商融合、廣播的用戶經營等等,都是很好的形式。未來珠江臺會在廣播+電商+網路方面發力,探索新時期經濟廣播融媒發展新方向。

  ——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經濟臺常務副總監陸敏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