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樂和之家”:探尋留守兒童關愛新路徑

  • 發佈時間:2015-08-25 11:29:5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目前有留守兒童人口總數約6100萬,留守婦女人口總數約4700萬,留守老人總數約4000萬,這些留守人員大都生活在相對偏遠的農村、欠發達地區,醫療、衛生、教育等各類公共服務資源相對缺乏,由此産生的一系列問題關乎中國當下的穩定和未來的發展。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僅有社會關愛並不夠,應許可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這項工作--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個體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鼓勵根據各地不同的區域情況和社會條件探討多元化的解決辦法,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天,讓他們能夠健康、茁壯成長

  全國婦聯發佈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6000萬。由於雙親或單親外出務工,這些留在家鄉的孩子從小便與父母分離,一年也難得見一面,甚至有的孩子幾年才見到父母一面。在最需要關愛的童年期,失去雙親的照顧,對於兒童心理健康成長非常不利,可能會引發以後的諸多社會問題,這也使得留守兒童群體長期以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簡稱北京地球村)從2009年開始將目光投入到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組織實施“樂和之家”公益項目,立足農村社區,引進社工服務,探索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之道。通過前期的探索和實踐,2013年,北京地球村與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聯合發起實施“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項目,並在重慶的巫溪縣、酉陽縣、黔江區等3個貧困區縣的10個村進行試點。

  解開留守兒童之困

  截至今年7月,“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項目試點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試點的效果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記者對位於重慶巫溪縣、酉陽縣、黔江區的3個樂和之家試點進行了探訪。

  據北京地球村創辦者發起者廖曉義介紹,“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項目,是在中央統戰部和重慶市委統戰部共同支援下,由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與北京地球村聯合發起,與重慶市光彩事業促進會合作實施的公益試點項目,以關愛、扶助農村留守兒童為內容和目的。

  留守兒童的孤僻、行為失范往往是他們缺乏安全感、渴求關注的表現,因此“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留守兒童項目提出建立全程陪伴留守兒童的社工服務體系。社工服務主要包括“五點”和“五面”。“五點”包括個案、小組、學校、社區、工地;“五面”則是覆蓋了留守兒童的情感陪護、學業陪讀、人格培養、能力培訓、生活陪伴。

  “通過社工的關注、關愛、關心,來解開留守兒童的心結,進而更好地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廖曉義説,“做慈善、做公益,捐錢捐物很容易,但是面向留守兒童的公益服務,除了資金和物資,更需要的是人,能夠紮根農村的人。”

  記者了解到,“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在重慶巫溪、酉陽、黔江等區縣兩年多的試驗,已經逐漸顯現出了良好效果。各個項目點的社工們在課堂上下功夫,在課後、校外花時間,讓留守孩子們增知識、長見識的同時,也在逐步揭開他們情感和心靈的困頓。

  與此同時,讓孩子們逐漸發生變化的“人”並不只是項目招聘的社工,還有項目試點村裏逐漸發展起來的“愛心媽媽”隊伍和合作企業派駐的志願者。

  “樂和之家”在試點村建立以後,社工們除了直接開展留守兒童工作外,還特別注重在鄉村幫助村民建立互助會,營造鄉鄰守望相助的氛圍,在村民中發展了許多愛心志願者加入照護留守兒童的隊伍。在此次探訪中,許多“愛心媽媽”都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家裏的條件也很困難,她們仍無償地承擔了留守兒童的照料任務。

  一個並不特殊的案例

  “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項目選擇了這樣一條看似是“彎路”,實則在留守兒童的照護方面取得了事半功倍成效的道路,這需要從一個最為普通的留守兒童冉榮榮(化名)講起:

  在所有項目點關愛和扶助的留守兒童中,冉榮榮並不特別。她是重慶酉陽楠木樁村楠木樁小學的學生,有個讀中職的哥哥,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離開兄妹倆另謀生活了,爸爸長年在外打工,哥哥在外寄宿讀書,她與70多歲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背駝得很厲害,身體非常不好,只能勉強維持祖孫倆的基本生活,也就是不讓自己和孫女餓到、冷到和沒地兒睡覺,其他方面諸如孩子的衛生、學習、情感安撫、行為習慣等,奶奶完全無力照料。

  當“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項目的社工出現在冉榮榮的學校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和熟悉,冉榮榮給社工寫了幾封信。在信中,她反覆説:“想轉學;同學不跟她玩;轉學這件事不想讓其他小夥伴知曉。”社工感覺這其中可能有什麼問題,便走訪了冉榮榮家,幫她洗頭去蝨子、整理個人衛生、與她聊天,並帶著她參加一些娃娃團的活動。

  經過接觸,社工發現冉榮榮的問題並不簡單。一方面,因為從小沒有媽媽,奶奶非常嬌慣她,雖然家境貧寒,卻總是盡所能地滿足她的需要;另一方面,父母不在身邊,奶奶身體不濟,讓她缺乏安全感,非常敏感,當社工照顧她時,她很容易依賴。

  冉榮榮這樣的留守兒童非常常見,她的問題並不嚴重——嬌慣、缺少成年人關愛造成心理敏感、學習不好、不合群、不能承受壓力、個人衛生不好——均屬於留守兒童的普遍問題。在6200萬的留守兒童中,很多兒童的問題遠比冉榮榮要嚴重得多。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由於監護和教育不力等因素,大部分留守兒童缺乏學習能力和學習意願,厭學、逃學、輟學等問題是普遍存在的。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進入初中階段,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而伴隨著對學習的遠離,很多孩子的行為發生偏差,出現行為失范甚至越軌。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而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的比例高達20%。

  僅有關愛是不夠的

  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是複雜的,解決這個問題更是任重道遠。

  最為直接的辦法是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扶助關愛的公益服務。這是有效的解決之道,然而,這種解決之道卻面臨著兩方面的約束:一方面,相對於6200萬的留守兒童,社會所能提供的公益服務非常有限,甚至是稀缺的;另一方面,社會所能提供的公益服務始終存在“撤離”問題,當其“撤離”時,很可能會對得到公益扶助的留守兒童帶來二次傷害。

  基於此,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郭偉和認為:農村留守兒童所面臨的教育、學習、心理健康、身體狀況、人身安全和未來發展等問題,並不單純是一個如何關愛和扶助這些兒童的問題,而應該是甚至首先是一個農村社區建設問題。也就是説,在作為外來力量去扶助和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過程中,更為重要的工作是通過農村社區建設,讓留守兒童所生活的農村成為一個和諧關愛的社區家園,以補償家庭生活缺失給他們帶來的部分問題。

  換言之,一個有著公序良俗的農村社區並不能替代留守兒童的家庭生活,然而它卻能最大限度地照護留守兒童並彌補部分家庭生活缺失問題,而這樣的農村是留守兒童成長的環境,它會一直陪伴在他們的身邊,成為一種可行的長效機制。而這正是“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項目的努力目標。

  參與調研的以郭偉和為代表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應由國家層面推動基層黨委和政府予以進一步重視和支援,特別是財政方面的支援,讓關愛農村留守人員成為政府新農村建設和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應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儘快在各地推動建立農村社會工作者隊伍,在鄉村建立針對留守人群服務的社會工作站,提供專業化的本地社會工作服務。特別是在“愛心媽媽”的問題上,應探討長效激勵機制,使“愛心媽媽”模式能走得更遠。

  廖曉義還向記者表示,鄉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援和社會參與。“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採取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社工服務的模式,還只是一個探索和試驗。隨著留守兒童社工服務的專業化、成熟度不斷增加,可以進一步推廣由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引進專業社工服務。

  廖曉義同時呼籲,在國家和各級政府財力、物力、人力有限的條件下,應許可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這項工作,包括企業和個體的參與。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個體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鼓勵根據各地不同的區域情況和社會條件探討多元化的解決辦法。“這是一種新的愛心模式,我們也呼籲更多的社會參與,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天,讓他們能夠健康、茁壯成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