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更多關愛撫慰留守兒童“親情之渴”

  • 發佈時間:2015-06-01 07:34:4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海濤

  據全國婦聯調查顯示,我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0多萬,佔全國兒童總數的22%。正處於成長髮育時期的留守兒童,因缺少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往往陷於“親情饑渴”困境。相比于生活在父母身邊的城市兒童,這個規模龐大的留守群體更需要來自各方的關愛。

  為讓孩子們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兒童節,“六一”前夕,中央文明辦、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通知,其中重點強調要特別關注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等特殊困境兒童群體。針對留守流動兒童等特殊困境兒童的實際需求,組織開展留守兒童與父母“網上團聚、歡度六一”等符合兒童特點和需求的關愛幫扶活動,增進親子間的親情溝通以及同伴交流,引導兒童做陽光健康、自信快樂的人。

  與針對貧困人群的救助幫扶、關愛慰問不同,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最缺少和需要的,是情感呵護和心靈慰藉。一位教育專家説:“這是一個情商決定命運、心態改變人生的年代。竭力塑造孩子的陽光心態,他們的積極因素會逐漸提升,樂觀、豁達、寬容、感恩等諸多凈化心靈的品質也會在心底根深蒂固。讓心靈充滿陽光,快樂就會守護孩子一生。”為此,以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為本,培養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就顯得尤為重要。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國家頒布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及中國兒童發展綱要都把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要目標任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按照中央的部署,全國婦聯從2011年起,就聯合教育部、中央文明辦、中央綜治辦等部門開展了全國農村留守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工作,在19個省區市確立了40個示範試點市縣區,整體探索留守流動兒童關愛服務的長效機制和有效模式。

  據統計,幾年來試點地區共制定出臺政策365項,推出民生工程194個,投入地方財政資金約4億元,極大優化了留守流動兒童成長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一些農村,“兒童快樂家園”已成為留守孩子溫暖的“家”。每個家園統一配備了兒童圖書、文體器材、益智玩具、電腦電視等,為農村兒童搭建了文體娛樂、心理疏導、生活照顧、家教指導等關愛服務的有效平臺。截至目前,各級婦聯組織依託城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已建立了11萬多個兒童快樂家園、兒童之家等活動陣地,立足社區為兒童和家庭提供更加便捷、更具針對性的關愛服務。

  撫慰留守兒童“親情之渴”,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需要不斷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運作模式,推進關愛服務體系建設科學化、常態化、長效化、實效化。

  一是注重以政府為主導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政府牽頭整合各方資源,為留守兒童提供公共政策、公共財政、公共教育服務、公共衛生服務、社會福利和就業服務等方面的支援。

  二是注重以學校為重點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鼓勵教師擔任“代理家長”,積極改善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態和營養條件;在校建立心理諮詢輔導室、開通心理諮詢熱線、配備專職人員,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注重以社區(村)為依託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社區(村)要以村級圖書館、村青少年教育基地、親情活動室或各類村級活動中心為基礎,建立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陣地。

  四是注重以家庭為核心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推行監護人監控制度,強化留守兒童家長責任意識;明確約束規定,建立有效的留守兒童家長自律機制;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五是注重以社會參與為支援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引導外來務工人員所在地和所在單位提供關愛服務措施,解決留守兒童家庭親子分離的問題;通過文化建設、媒體宣傳引導等,構建留守兒童的精神支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